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育改革"不问国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以怎样的思想方法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国情,怎样理解"能动地适应国情",这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如果忽视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理论为指导,如果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多次决定的精神,如果不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结合的层面并以"现代、世界、未来"的国际视野来思考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那么我国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能动地适应国情",就会始终被动地落后于国家经济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就注定会步入歧途。这不能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大而化之的空谈要不得,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方式和论风应该停止,因为它对学术讨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合格中学化学教师的目标出发,结合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总结了对该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革的措施及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课程论争主要围绕"新课改是否轻视知识",是否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课改"是否脱离中国国情"等重点问题展开。这表明教育理论界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发展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对课程改革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政府、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角度,就如何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的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创始人,李大钊对近代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状况、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阶级状况和革命对象与动力、革命前途等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李大钊的国情思想,代表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是党在早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李大钊的国情观虽然是针对近代中国国情而提出的,但是其中"所含真理,历久不渝"。研究李大钊国情思想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今中国的实际和国情,进而从特殊国情和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突变论"倾向,即认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后的、传统的、急需改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突变"方式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或是转向"后现代教育"。然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是深化、调整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而非通过"突变"另创一套新体系,"渐进论"应是改革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论》是高师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研究中学历史教学问题的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性理论学科。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创造反应课堂实质、能够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学科教学理论,并使师范生认识新课程,实验新课程已凸现为历史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进入改革发展的纵深时期,如何辨明理论和实践场域的"真"、"假"问题.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成为匡正改革方向和务本求实的根本。本文从当前关于新课改的国情基础的质疑出发,以历史与事实为依据,从改革的基本方向、理论借鉴、策略选择等方面阐述改革对国情的具体适应和创造性发展,试图努力标明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论争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桂鑫 《教师》2012,(4):39-3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一位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先驱者。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理论自成体系,十分丰富,对推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必须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如果我们要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发挥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时代价值的话,就必须再次重新学习和领会他的重行的、实验的、创造教育的、生活教育的四大精髓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结构、课程功能、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层面的深刻变革,不仅给高师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明确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高师院校能做到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除了要进行全面改革外,还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够为解决基础教育现实问题服务的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上,尤其要大力加强和重视学科教学论,并在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提升"教学论"的学术层次和成果积累,有意识地强化学科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的功能和教师专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学论课程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将教育知识和教学实践双向转化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学论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课程,也应以深度教学为导向,可以从微课程、微格教学、微课题、微交往四个维度进行教学的深度改革,着力于培养微习惯的形成、设置高效的交叉分组、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提升师生互动质量等四个层面的深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美玲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19-20,81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重组,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人才培养方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程改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紧迫任务。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产业状况与教育政策,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新型师生关系、品牌教育等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树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的要求,韩国制订了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本文阐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制订的背景、各级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新规格及其特点分析。这些对我国的基础课程新改革大纲的修订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改革中的权力下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管理中的权力下放程度是一个国家教育民主化的体现。课程管理体制的选择与采纳,主要取决于该国现行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影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改革中的权力下放,其要求是合理的,也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但由于上述因素,其下放程度却是有限的。对此问题,我们应当循序渐进,逐次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影响基础教育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4.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5.
面对后官僚制的冲击与挑战,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对于后官僚制,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硬性移植.而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从而构建既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适应社会、科技和文化迅速变化的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改进与欧盟成员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土耳其初等教育新课程有其广泛的社会、个人、经济、历史和文化基础,对学习和教学环境提出新要求、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土耳其新课程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虽然土耳其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针对性强、重视学生个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国际课程改革相呼应等优点,但也存在新课程开发过程过于仓促、教师培训不足和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水平,文章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现状,论述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公平和效益为其基本的价值和目标取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回顾美国各个历史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将有助于把握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走向,而且对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学生。高师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只有与中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