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是由人物组成的符号系统,如果将《家》的人物置于一个坐标系中,那么,觉新或可作为这个坐标系的原点。觉新及"觉新类"原点性格的塑造,为《家》的其他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基点,点明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而且在扩大作品内涵以及表现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家》这部小说是高中必读的名著。这部小说中高家的败落,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崩溃。小说中觉新、梅和瑞钰的悲剧,源自封建社会的黑暗。由于长辈之间的矛盾,有情人被活生生地拆散,梅表姐最终忧郁而终,觉新也只好顺从长辈之愿娶了他并不爱的瑞钰。觉新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坚信封建社会终将过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阳光向上的性格和觉新的性格截然相反,所以他和觉新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家  相似文献   

3.
觉新形象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家》里众多的艺术形象中,觉新是被公认为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典型之一。作家把觉新独特的性格给予精心的刻画,展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丰满而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 觉新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多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有人赞美他乐于助人;有人同情他的不幸身世;也有人则说他  相似文献   

4.
《家》与《四世同堂》都是与家族有关的小说,中心人物都是由作家们身边的亲人作为原型来创作。《家》中的觉新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这是因为取材的原型人物本就是不同类的人,因此写在小说中也不同,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中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与理想冲突等原因,使觉新和瑞宣看似相同的两个人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悲剧人物的双重性格:顺从与正直、妥协与反抗奇特而又和谐地统一在觉新身上。作为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觉新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作为一个被“五四”新时代所启蒙的青年,觉新又必然产生反抗意识,尽管有些消极和被动。这种复杂性格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深深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6.
《家》与《四世同堂》都是与家族有关的小说,中心人物都是由作家们身边的亲人作为原型来创作。《家》中的觉新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这是因为取材的原型人物本就是不同类的人,因此写在小说中也不同,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中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与理想冲突等原因,使觉新和瑞宣看似相同的两个人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觉新的悲剧     
在《家》所刻画的一群青年当中,觉新的形象尤为丰满,他的悲剧尤为感人。而觉新的悲剧既有命运的因素,又有性格的因素。本文试从命运与性格两个方面来浅析觉新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8.
瑞宣与觉新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宣与觉新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和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的人物。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角色,使两个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氛围,又使两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也使两者将相同的性格特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瑞宣与觉新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对两者的异同步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觉慧是巴金代表作《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叛逆品质的五四新青年。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中的幼稚因素的体现等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作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家》是一部悲剧,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写了这个家庭的没落,带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一大群人中,他们的生活道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的悲剧。而尤以大哥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最可悲,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新版电视剧《家》,在叙事主题上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解构了以往的封建旧礼教,这主要体现在觉新和觉慧两个人物形象上,本文从觉新、觉慧入手,重点阐释2007版电视剧《家》在主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巴金小说中的排比,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巴金的小说中,使用最多,效果也最好的,是由句中谓语构成的排比。《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可怜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高老太爷新死,为了避  相似文献   

13.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小说《家》中觉新这一人物,在文学史中长期是被作为批判的对象出现的。然而文学史家在批判之余总会显露出种种惋惜不已的心态,这种心态显露出觉新必然有其别样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从觉新对自身命运觉醒过程的考察中可以发现,觉新的这种对"旧"的割舍不断和对"新"的无限向往,使其成为一座由封建传统走向现代性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高觉新是贯穿巴金的长篇巨著《激流三部曲》始终的中心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从《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秋》的完稿时间1940年5月算起,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近半个世纪来,对这一艺术形象,一直存在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众说纷纭中,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年轻的同年老的两代人”、“新的与旧的斗争”(巴金:《谈<秋>》)中,觉新是站在哪一边的?觉新的性格是固定不变的,还是有所发展的?笔者不揣冒昧,拟就上述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家》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家》中的人物,如觉慧、鸣凤等青年反叛者的形象,觉新、梅表姐等善良、懦弱的典型,个个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巴金在《家》中,以其饱含感情的笔触,细腻、流畅的风格,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家庭的罪恶,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生动反映了封建制度由衰落走向崩溃的趋势,热情歌颂了一群年轻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鸣凤之死”选自《家》第 26章,情节相对独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在长篇小说中,情节由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组成,是作品中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家》──…  相似文献   

17.
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问世以来,觉新与觉慧这两个人物一直被人们视为在思想和性格上互相对立的艺术典型,其实,作为生活在同一家庭,相似时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8.
觉新是中国现代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矛盾性格的典型人物。他既是一个屈从于传统化压力的孝子贤孙,又是一个头脑清醒,无力行动的苟活。从化、心理角度解读觉新形象,可以剖析出特殊化霹体的“奴性”心态。  相似文献   

19.
觉新是《激流》三部曲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也是作品中被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以及它的亲戚们的生死悲欢、大事小情,无不和他发生关系。他的性格,象一个头绪纷乱的线团,是与非、真与伪、善与恶、喜与悲、追求与失望,屈辱与痛苦……缠绕、纠葛在一起,表现了它的矛盾面和复杂性。这也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在对他的性格分析认识上存在着分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作了力透纸背的描写,在这里,“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在这被摧残荼毒的一群中,不仅鸣凤、婉儿一类的被奴役者受迫害、遭凌辱,而且即使这个大家庭内部的青年人也被封建宗法势力和封建道德伦理所断送.在后者中,觉新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以往我们谈到觉新这个人物,总是较多地涉及他的懦弱顺从,较多地涉及他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但是通观全书,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