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育游戏对矫正城市幼儿不良心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使城市幼儿的不良心理行为得到广泛的矫正乃至预防,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在自然状态进行、幼儿乐于接受的方法,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逐步消退。研究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心理行为,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征,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的影响。采用A-B-A实验设计对3名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进行体育游戏干预,以社交沟通为主线创设体育游戏,运用示范、辅助、强化等多种策略促进沟通。结果表明:经过12周体育游戏的密集干预,3名孤独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有所提高。由此得出体育游戏对部分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包含三种基本特征:人际关系隔离、语言交流困难、行为障碍.目前对自闭症的干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行为纠正和训练、早期教育和训练等,体育运动干预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体育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采用了文献资料调研、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对2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研究,干预措施为在原属班集体中开展促进沟通、交流、合作的体育游戏教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大量密集干预,2名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方面均出现较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基本沟通行为有所促进,问题行为中不服从不合作行为和退缩行为减少,但其他方面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教育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交往.是以家校交往、师生交往、生活交往、亲子交往为前提条件的人文实践.儿童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人的情感,掌握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又在交往过程中把他人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映自己.改善教育交往,就是要以解放儿童为目的,使之通过接受教育,形成成熟的个性,具有自主的能力,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同时以自主参与为准绳,使儿童的学习、劳动、游戏转化为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 小学和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一般是通过游戏来完成任务,达得教学目的的。游戏不仅能使儿童的身体和智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小学或幼儿教师能够创编儿童游戏,将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编写儿童游戏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有思想性学龄前后的孩子,思想单纯,洁白如纸。编写的游戏,其思想内容要健康,使儿童在活动中受到正面教育。例如;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团结友爱和  相似文献   

6.
肖雅文 《体育师友》2011,34(6):57-58
儿童攻击行为是在儿童还没有形成良好社会适应状态下表现出的一种不良行为。体育活动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行为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4~7岁的儿童,他们的闲暇时间80%左右是在游戏中度过的。1988年5月、1990年8月,通过对沈阳三所幼儿园大班73名儿童的实验和观察研究,发现体育游戏明显地扩大了儿童的交往范围;体育游戏有效地培养了儿童间的交往兴趣;儿童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是伙伴间亲疏关系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交往。是以家校交往、师生交往、生活交往、亲子交往为前提条件的人文实践。儿童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人的情感,掌握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又在交往过程中把他人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映自己。改善教育交往,就是要以解放儿童为目的,使之通过接受教育,形成成熟的个性,具有自主的能力,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同时以自主参与为准绳,使儿童的学习、劳动、游戏转化为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体育课堂活动、教学情景和教师行为等数据,评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为进一步探索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16日—6月16日抽取河南省560名3-6岁儿童(男生297名,女生263名),运用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SOFIT),对90节体育课进行观察和记录,运用Welch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主要因变量是中高强度的活动密度(MVPA)所占百分比;MVPA占比与教学情景和教师行为具有相关性;学龄前儿童在校期间(除体育课),大多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3-6岁幼儿在体育课上进行中高强度体育活动的时间约占整堂课的一半,这与国家要求青少年儿童每天不少于6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相去甚远。结论 身体活动对3-6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通过增加体育活动机会和时间、对学校实施问责制等策略,提升幼儿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株洲市209名3~6岁学龄前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通过加速度计测量24 h活动,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问卷父母版评估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水平,运用成分数据和等时替代模型方法分析24 h活动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24 h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与执行功能的预期变化。结果显示:(1)MV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负相关(β1((4))=-5.45, P=0.03), L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也呈显著负相关(β1((4))=-10.67,P<0.001),睡眠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β1((4))=15.30,P<0.001),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无相关性。(2)15 min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变化显示,MVPA替换其他活动行为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均显著下降,反之则上升,且MVPA与其他3种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对执行功能的等时替代效益具有不对称性;在所有替代中...  相似文献   

11.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对符合时代要求的3~6岁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的目标体系进行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认为,中国3~6岁幼儿运动游戏课程需紧密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大"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将幼儿分为3-4、4-5、5-6三个阶段,并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每个阶段分别作出不同维度、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即幼儿运动游戏课程所应达到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目标3个层级的目标内容,构成目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勾画出新时代新型健康幼儿的形象,规约幼儿园引导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的方向、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从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龄前儿童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激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兴趣,为学龄前儿童今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动能有效改善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动作、认知及社会交往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失权""失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基于赋权增能视角,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内涵进行解读,剖析现阶段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发展的路径:(1)顶层设计,制订专项政策法规;(2)跨界合作,建立多维协作机制;(3)转变职能,打造社会支持平台;(4)整体发展,突出体育学科地位;(5)促进融合,发挥体育游戏的康复效能;(6)夯实基础,创建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体育游戏和学前儿童的人格特点,从认知、情绪、和社会化方面加以分析,阐述了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理念的倡导下,幼儿和同伴、家长和教师之间开展积极的体育游戏对人格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幼儿体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视角入手,对幼儿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幼儿体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并就幼儿智力开发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阐述了基本对策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肥胖儿童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健身运动对肥胖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为肥胖儿童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随机选择20名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运动训练,测试运动前后的身体形态及机能的多项指标,并与随机选择的20名肥胖儿童(未接受运动处方)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受训练的肥胖儿童的各项身体指标变化与未接受训练的肥胖儿童的各指标变化的比较,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运动效果显著。运动能有效地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改善儿童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围绕体育的概念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的中英文词源、体育的性质和范围等方面对以往的定义进行梳理和评析,提出体育的二重性概念:体育是游戏性的身体活动,但体育还是一种社会制序。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性质也发生着变化。特别针对消费社会形态中的体育进行剖析,描述了体育现象、体育主体、体育行为在消费社会形态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both at the political level and in the media to place competitive video games (so-called esports) under the umbrella of club and federation sport, the German Olympic Sports Confederation (DOSB) and its member associations have all reason to reject any such incorporation: competitive computer games can be neither identified nor defined by their motor activity; they run counter to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al benefits of sport, thus jeopardising sport’s social legitimacy; and they exhibit no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ub and federation sport.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current stance of sports federations in dealing with esport and recommends that federation sport adopts a clear strategy of demarcation.  相似文献   

19.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