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时期是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能够为初高中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受到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结合王崧舟、靳家彦、于永正等六位著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的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繁杂的典章背景,向来被学生和教师视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联系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为《杨氏之子》,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内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很多精神文明的记录与传承,靠的就是文言文。可是历史的久远、语言的变迁,让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如何教授小学阶段的文言内容,在执教《杨氏之子》的课前课后,我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一、立足课本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高年级教材选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既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为中学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起步教学应该"从抓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抓语言形式美读文言文","抓审美意趣悦纳文言文","抓文化元素体味文言文"这四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离我们现代的生活语言很遥远,这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有些艰涩、难懂,也让教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小学高年级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夏春 《西藏教育》2024,(3):16-18
文言文体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底蕴。但由于语言习惯与学生常规认知有所差异,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引入思辨教学不仅仅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更加符合新课标中四大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司马光》作为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无论在教材地位上还是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通过三方面的论述寻找小学阶段文言文思辨教学。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繁杂的典章背景,向来被学生和教师视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联系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有效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52):61-62
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主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技巧具有重要作用。而文言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展文言文的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便能够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实施多元化教学的积极意义,最后提出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邱旭 《四川教育》2020,(5):26-27
针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学段衔接不畅的问题,教师在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教学中,要着眼于语言积累、言语品析,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致力文化的一脉相承,以此来达到学段融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古文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所以,在小学阶段实行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很小,这是因为小学生是以学习现代的鲜活语言为主的。关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学习定位于诵读层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诵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  相似文献   

12.
王晨星 《教育》2022,(12):8-1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文言文的学习.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从学生熟知的、短小有趣的故事开始,逐步到寓言、神话、散文,再到带有思辨性的文本,由易到难,体裁多样,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感.怎样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触碰和感受文言作品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思辨之美,沐浴先贤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加强朗读、问题引导、教给方法、适度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广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未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儿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文言文无论在教材篇数和篇幅,还是在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后练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初一年级是小学和中学的衔接点,教师应掌握初一文言文教学的正确方法,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明确指出:我们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虽不是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但第三学段已出现少量浅显的文言文。篇目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富有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积累些古诗史和文言文也很有必要.而时下,小学语交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各种文体的教学观摩和教学设计林林总总,文言文的教学似乎成了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认识小学教材文言文的编写意图1.梳理小学文言文的编排内容。小学阶段共安排文言文14篇,三年级每学期编排一课,四、五、六年级每学期编排两课。从篇幅上看,短小精悍。三、四年级的文言文字数均在50字以内,五、六年级在100字左右,减轻了学习负担。从语言上看,以常用字词为主,尽量避开生僻字和通假字,降低了学习难度。从题材上看,以叙事故事为主,故事内容学生大都耳熟能详,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更加接近他们的发展区。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除了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度和敏锐度,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但对于认知水平尚有不足的小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也充满了难点,导致很多学生存在着畏难心理,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提升文言文相关内容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仍然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为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例,提出了“诵读古典诗歌作品”“加强文言字词积累”“重视课堂教学延展”“实现人文价值升华”四个文言文教学策略,以期推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古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起源与精髓,古文功底又成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古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在小学阶段,各版本的教材都只是从三四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一两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学生在小学阶段只接触了不到十篇文言文,甚至更少.而当孩子们踏入初中后,除了语文科目加大了文言文比例外,其他文科类科目,如历史、地理等很多学科都渗透了文言文.这样,就使得刚入初中的小学生遇到此类题型就感到茫然.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接触些经典文言文句段,熟读成诵,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