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课程改革追求的新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要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立足儿童视角,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首先帮助学生立有效对话的根,教师要正确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有方法地对话,启发学生从语文角度对话文本;其次充分发掘学生在生本对话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时间,引导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丰富学生阅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文本有效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感悟,需要学生真实意义上走进文本。当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感悟是自主的,也极有可能是创新的。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三方面来阐述。全文的主旨是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让师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建立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在和谐、  相似文献   

8.
怎样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问题。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必须在感知阶段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感悟阶段让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探究阶段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积累阶段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整合教学”是按照阅读教学的规律进行的。疏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多层次运用多媒体,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地读书,积极地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有效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内涵,感悟文本情感,实现个性化解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指导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引导,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本阅读框架是支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互相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慢慢走进文本;教师和学生对话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与学生对话时,教师要鼓励其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高,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几种对话形式的运用,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解和感受文本,从中获得启迪与熏陶,并在多种对话过程中习得言语、积累内化,直至运用言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桥梁,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中有效对话如同金子,它能让语文课堂发光,能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产生联想、美感和新的期待,让学生放飞思想、理想和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舍金量是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所具有的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刨造性这把尺子来衡量的。因此’,语文阅读必须注重有效对话,提高对话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教学要实现多重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多重对话,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着比如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等问题。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要善于有效提问,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充分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