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古代人称。学古文必然讲到古文化常识——人称的问题。我就用替换法指导学生说:古代的人称有谦称和敬称两种,如‘令堂’‘阁下’等是尊称,‘鄙人’‘老妇’等是  相似文献   

2.
称呼漫谈     
汉语从古至今一直很讲究称呼,根据对象、场合的不同,称呼可以分为以下12种。 敬称适用于称长辈、领导和自己所尊敬的人。“您、阁下、先生、女士”等是敬称;对人称字是敬称,如鲁肃对诸葛亮说:“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子瑜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字):对人称职位、职称是敬称,如“李市长、张教授”等:“某老”“某公”也是敬称.如“老罗”是一般性称呼.“罗老”则是敬称。  相似文献   

3.
敬称和敬词     
敬称和敬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它们混淆等同起来。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一般都是名词,虽然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您”。敬称的情况有: 1.对君主的敬称:“王、大王、君、上、皇上、陛下”等。如: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 (2)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蔺列传》)  相似文献   

4.
一、表授官、做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相似文献   

5.
"无独有偶",《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汉语大词典》释为:"某些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这两本权威辞书均明言其"多用于贬义",笔者却有不同看法. "无独有偶"一语,最早出自何处,已不可考.刘洁修先生认为,此语"或本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一一》(《二程集》121):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1169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如果此"或"为"真",则其语源即属中性.  相似文献   

6.
黄昀 《语文知识》2015,(1):74-75
关于《醉翁亭记》中"也"字的作用,一般认为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写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其实,对于该文中"也"字的作用,无须条分缕析地区别归类,而应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整体上去把握其意蕴和妙处。一、欧阳修的"真"情"乐"意  相似文献   

7.
石家丽 《中国教师》2011,(19):64-66,69
<正>一、现代教师公共使命的内涵1.公共使命的界定对现代教师公共使命的理解,应从"使命"的含义开始。《辞海》对"使命"的解释是:(1)使者所奉之命,如《北史?魏收传》:"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2)任务,如《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命,万死不辞。"(3)奉命出使之意,如《宋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鉴赏中,一些饱含深情、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柳"(2002年高考全国卷中对"折柳"寓意的考查:"柳"者,留也。寓有惜别怀远之意)、"雁"(2003年高考春季卷中--韦应物的《闻雁》与赵嘏的《寒塘》为何都写到了"雁":鸿雁传书,表达怀人怀乡之情)、"杜鹃"(2004年一高考卷中鉴赏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问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啼血,传递游子思乡的哀切之情),此外还有"月"(约)、"长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文中有不少表"睡"义的词语,看似同义,实则差异颇大。了解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对正确解读古诗文,很有裨益。1.眠本义是闭上眼睛。如:"馀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后引申为"睡着"。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李白斗酒诗  相似文献   

10.
<正>《说文》里说:"卑,贱也,执事者。""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浅陋",一般用于自谦。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现代的"卑鄙"是形容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转为贬义,意思是"语言、品行恶劣,不道  相似文献   

11.
毕慧玉在《<汉语大词典>补正》①一文中认为"亲娘"一词除了①亲生母。方言。②对祖母的称呼外,还有"对已婚妇女的敬称"义。笔者以为,"对已婚妇女的敬称"不确,因为近代汉语作品中,"亲娘"固然有"对已婚妇女的敬称"的例子,而且还不少,但"亲娘"也有称"未婚的青年女子"的。  相似文献   

12.
词序颠倒,是指词语相同、顺序颠倒的一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编选"与"选编", "洗白"与"白洗";成语"异曲同工"与"同工异曲","如日中天"与"中天如日":短语"知而行"(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与"行而知"(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得见人"与"见不得人";诗词"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与"黄河流入海","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文章"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与"汝之不惠,甚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鲁迅《药》)与"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广告"看《买卖世界》,做世界买卖"(.《买卖世界》),"是名家写的好看小说,非名家写的看好小说"(《上海小说》),等等.  相似文献   

13.
"濡轨"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車丸)(轨),雉鸣求其牡。"毛传:"濡,渍也。由辀以上为孰。"郑笺:"渡深水者必濡其(車丸)。"(《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303页)诸家训诂对"轨"的注释分歧大,附会多,主要有唐人和清人两派观点。唐人疑"轨"为"軓",以为"轨"、"軓"相乱。陆德明《经典释文》:"(車丸),旧龟美反,谓车轊头也。依传意,宜音犯。案《说文》云:‘轨,车辙也。从车,九声。龟美反。"(車丸),车轼前也。从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试卷总体分析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答案,如第4小题考查古文实词的积累,所考查的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振":"振长策以御宇内"(《过秦论》)"当":"以当南日"(《项脊轩志》),"当侍东宫"(《陈情表》)"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籍":"云有兰家女,承籍在宦官"(《孔雀东南  相似文献   

15.
引子: 某君:看过《流行花园》了吗? 鄙人:???? 某君:没看过?(疑问加看不起) 鄙人:啊……知道,当然知道!(知识个鬼)就……就是在江宁的嘛,蛮好看的,要3000多块钱一平米吧! 某君:啊?……  相似文献   

16.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敬称是其中的一种,在汉语对称表达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敬称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从古到今,用敬称表达对称的形式有沿袭,也有创新。用敬称称呼对方是我国礼仪文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2013年第3期刊有宋桂奇先生的《"无独有偶"并非"多用于贬义"》一文(下面称之为《宋文》),该文引述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无独有偶"的释义:"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某种(按:《宋文》引为"某些",意思有所不同了)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接着,《宋文》对"无独有偶"、"多用于贬义"表示了不同看法:"‘无独有偶’自面世以来,就一直是褒贬兼用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它‘多用于贬义’呢?"——即"无独有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欣赏"     
[创新话题] 陶潜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赠花卿》) 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阅读以上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文意自定。2.文体自选。3.文题自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外两个途径,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表达。就表达说,"言不尽意"(《庄子·外物篇》),但如"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就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境界。就阅读说,"意在言外"(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运用叠字的很多,《诗经》的首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就用了叠字。历代文人诗歌也有很多用叠字的,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