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教育是美化生命的事业,让学校成为美丽的学校,让教师成为美丽的教师,让学生成为美丽的学生,让教育成为美丽的教育",这是我校"以美育美"的不懈追求。2011年,我校诚邀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以美育美,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三年来,侯寨一中人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形成了"以美育美"的发展框架,构建了"自主、合作、生本、生态"的"以美启智"课堂文化,同时也形成了我校独特的"以美弘艺"的美术学科课程体系。一、"以美修德"培育学生多彩人格梁启超说过:"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学校在教  相似文献   

2.
<正>临河区第十中学坐落于河套平原的"黄河明珠"巴彦淖尔市,学校从2003年创建起,历经春润秋实,发展成为一所占地面积25919平方米,建筑面积5809平方米,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花园式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724人,教职工150人。临河区第十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学生"的办学思想,努力践行"以美育校,和美发展"之特色教育。以环境之美为载体,学术之美为内力,品行之美为目标,带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美丽学校,是张家港市教育局在社会转型时期,建设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寻求学校改进之道的一种视角。一、什么是"美丽学校"美丽学校,是指学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的教育"表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包括学校环境整洁、优雅的自然之美,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之美,教育故事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等等。从内涵上讲,美丽学校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2016,(Z1):32
自2014年《江西教育》全彩出刊以来,江西教育的故事和人物越来越好"看"。为了展示更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丽教育故事,《江西教育》将开设图片摄影栏目——"看"教育,并举办主题摄影大赛,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照片讲述教育故事,用镜头捕捉最美瞬间。现开始征稿:一、参赛主题:魅力教育瞬间1.魅力人物。以学校师生为对象,突出人物的外在和内在之美。2.魅力瞬间。以学校师生、校园为对象,突出情节、行为、风景之美。  相似文献   

5.
邵瑞 《中国德育》2014,(19):73-75
正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按照他的看法,整个教育者应以美为"津梁"。而美德教育的要旨就在于以"美"为津梁,就在于追求师生教育活动中"真"与"善"和谐统一的境界。我们知道,"真善美"既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又是童话的精髓,让童话滋养童心,用童话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教育、生本教育。以学校的生活情景为媒介,重视学生内在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小学原名湖塘桥中心小学(北校区),创办于1975年。2001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12年8月学校更名为刘海粟小学。多年来,学校师生践行刘海粟"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追求"的精神,把"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作为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培养目标。以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学校从普通的中心小学,发展为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表征体现在学生个性追求、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师生交往互动三个方面。学生全面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旨趣,其实现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以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之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扩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时空环境,以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我校充分发挥多年积淀形成的艺术教育优势,以"办好学校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为追求,以"培养‘合格+特色’人才、实现优质特色发展"为目标任务,构建"一个体系"(即"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的育人工作体系)、优化"三个层次"(即普通高中班、特色高中班、艺术高中班)、加强"五个美"建设(即美的教育、美的课堂、美的环境、美的生活、美的师生)的特色发展内涵及工作布局,积极推进"以美育人"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开创"以美育人、优质特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一门艺术,内含诸多审美情愫。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以"写美汉字、创美人生"为书法教育理念,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充分挖掘"美"的元素,打造"唯美"书法教育,让校园处处沐浴书法美的光泽,形成赏析美、创造美的教学自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制度改革应以保障教育自由成"人"理想为根本旨归。正义制度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非规训和控制人的发展,这可以从哈耶克自由哲学中的"无知"观获得证成。要建构正义的教育制度,解放教育实践中的广大师生,首先要确保教师的消极自由,这是学生成"人"的根本保障。当然,为防止教师僭越自由的可行范围,教育制度也应谨慎维持师生自由边界的平衡,这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擎红色旗帜、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教育为抓手,狠抓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制度管理,借以规范师生行为;大兴教研之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环境育人,用心打造美丽校园。在教育改革开放"大道"上,潜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致力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早在汉代就建制的古城金州,有一座融历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金州新区城内小学。天后庙的遗址,赋予它人杰地灵的底蕴;校园里的百年银杏树,给予师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感召。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基于生态化教育思想,城内人以"人天合一清新生长"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心底无尘天地宽"为校训,确立了"生态与环保—珍爱美丽家园"特色文化主题,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座"生态学苑美丽家园",以文化的渗透,让德育在潜移默化间最自然地发生,许孩子们一份生命的清新!  相似文献   

13.
全面质量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德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学德育应体现至善之美和理性之美,至善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想的社会品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理性则能让学生通过价值判断认清"我"这一主体,同时也能形成睿智的处世观.通过学科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将中学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雅 《中国教师》2013,(16):58-61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以下简称"丽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于2010年9月全面招生,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 280人,教职工144人。学校始终将"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作为育人宗旨,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坚定不移地推进"德美立校"战略,形成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和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目标"的美育模式。一、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邵永红 《福建教育》2023,(26):12-14
<正>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悟和绽放生命之美,灌输、说理是难以奏效的。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看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着力点,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获得积极体验的同时化解成长难题,读懂并享受生命之美,从而让师生的教育生活充盈智慧和人文之美,让师生的生命世界充溢良善之美。  相似文献   

16.
王盛之  陈青 《中国德育》2013,(22):71-7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理念。“美丽”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完美。我们理解的“美丽学校”是集校园环境之美、教育观念之美、和谐关系之美于一体的动态概念。为此,我校提出了“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建设美丽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种因素共同努力。我校以质量建设、素质提升为核心,优化学校教育品质,通过打造校园“美丽”系列,努力实现美丽学校。  相似文献   

17.
以心换心,指的是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管理和教育中,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去温暖、感染学生,使之能按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意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也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学和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管理教育好"半成人"的中职学生,班主任必须具备同学生以心换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与学生以心换心,班主任老师必须实现几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以"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宗旨,以"人本"理念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体验·状态·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幸福三维",而所谓教育的"幸福三维",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滋生情趣,师生共同体验幸福快乐;在教育实践中享受生活,师生达到一种健康成长的幸福状态;在教育创新中拓展空间,师生共同进入幸福健康成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应关注人的幸福,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忽视了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获得幸福的能力;面向学生生活,为学生幸福打下深厚的根基;加强师生对话,师生共享幸福;实施多样化评价,为学生幸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和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三个方面来探寻大学生对于"美丽中国"的践行度。践行情况表现出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和高年级同学的践行度高于其他。因此,建议通过学校教育宣传、管理监督,学生自主认知、学习、实践等方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美丽中国"践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