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2.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本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互补的基线构成,一是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形式模式;二是“事父…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精华内容。主要有: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仁者爱人:重视人伦关系和谐有序;舍己从人:重视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崇道扬善: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自强不息:重视人生奋发有为、刚毅进取;取义成仁:崇尚理想和节操。儒家伦理精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其现代价值:儒家伦理精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生产力;儒家伦理精华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原则和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资源宝库;儒家伦理精华中的个体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原则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伦理学的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先秦儒家代表之一,被后世奉为中国礼法传统的奠基人。其礼法思想以"性恶论"为人性基础,以"礼法"为核心范畴,强调道德修养与政治地位的对应。荀子礼法思想重视人性,重视礼法制度的价值追求,重视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乐论》是一部阐述其音乐思想的重要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荀子从"性恶论"出发,礼乐并重,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音乐思想,主张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感,使人成为高尚的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荀子的音乐思想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虽然同为儒家,但在精神和理论形态上,荀子的伦理学与孟子的伦理学却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如果说孟子的伦理学是以义务或要求为特征的,那么在荀子,他的伦理学则是以欲望及其实现为特征。在这种伦理观念体系里,道德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欲望或利益的条件和规律;道德的任务不是达成某种崇高的境界,而是建立一种共同生活的秩序以代替相互间的冲突和斗争。这样一种道德虽然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崇高和伟大,但现实和生活需要它。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孟的儒家传统礼治思想,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又充分吸收了法家理论,主张援法入礼,礼法并用,开创了礼法融合的先河。使荀子的礼法教化思想在儒家治国理想由礼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具体体现在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中。以荀子教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时代为背景,重在说明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定位。深入发掘荀子礼法教化思想中的价值内涵,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伦理思想有自身的特点,与孔子和孟子的伦理思想有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其更注重大众伦理而非仅仅是精英道德.这种特点和区别反映在荀子伦理学说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上,这包括:“礼“、“性恶“、“群“、“分“、“伪“、“习“、“化“、“法“等等,以及对于“义利“、“君子小人“问题的理解上.其中,荀子之“礼“与孔孟之“仁“两个主要概念的不同显示了大众伦理与精英道德之间的分野;“性恶“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生物学论证;“群分“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社会学论证;“伪“或“礼义“理论构成了大众伦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定位;通过“化(教育)“提供实现伦理的教育途径;通过“法(法律)“提供实现伦理的法律保障;此外,在“义利“、“君子小人“问题上荀子也提出了更符合大众而非精英的看法.可以这样讲,荀子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了由精英道德向大众伦理的转换,这正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时人尊为“卿”,因古代荀、孙同音,所以又叫孙卿,赵国人,著作有《荀子》.“尽管荀子具有批判地综合各家的特色,但从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来自儒家学派与管子学派.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与发展.从学派分野来说,荀子属于儒家,是先秦时代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荀子对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都有研究,而且造诣深,影响大,在战国时期,堪称佼佼者.对于上述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历来都有论释,大家都公认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对于他的语言学、修辞学却被忽视了,很少有人专题研究、阐释.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活跃,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是王阳明以后儒家伦理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创造性地转换儒家伦理学说,使其实现由中古的权威主义伦理向近代的人本主义伦理过渡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对先秦至宋明时期各家各派的伦理思想作出了全面的批判性的清理与总结,使中国传统伦理哲学取得了完备的形态,而且建立了一个颇有近代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推进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发展和向近代的转型。船山的义利思想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荀子的道德论迥异于孔孟道德思想。荀子在拓展儒家道德思想广度并把道德制度化的同时,也把他律道德推向了极致,而没有为自律道德留下应有的空间,致使道德修为完全依凭外在因素方为可能。其偏失在于对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弱化和冻结致使儒家自我完善和自我成就意义上的道德践履蹈空,最终置自身于困境。荀子的“歧出”不在于他的现实主义转向,也不完全归因于他的性恶论辩难,而应问责于他对儒家主体自律性道德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先后成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并在师范类的综合院校建立了多所音乐专业的本、专科院、系,并且,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龙头的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并完善和成熟。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使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使中国人和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音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是对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的审美提升与功能整合,其宗旨只能是以人为本及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理念及途径有益于当代且启示未来。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其音乐情感、启发其音乐理解,不仅是课程得以成功的保证,而且是落实音乐教育宗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礼"作为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儒家对其的解释,依据社会架构的转变,也经历了一个由孔、孟的"仁礼"向荀子的"礼法"转变的过程。荀子对礼的创造性诠释,将儒家的政治理想主义推向了政治实用主义,将儒家的"仁"道落到实处,提出了具体的制度、政策,推进了儒学的外王进程。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思想是北宋廉政思想的源泉,是北宋廉政思想得以确立和发展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礼的观念、义利之辨等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北宋廉政思想理论基础。北宋廉政思想中仁义爱民、德治礼教、重义轻利思想皆由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9.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苟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各国变法相继完成。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过渡,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苟子在继承先儒思想体系的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状况有所增益和革新,对各家各派学说也有所批判和扬弃,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表现在孝道观上,苟子与孔孟在孝道观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多有相异,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