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图书馆学学科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已进入稳定阶段,构建图书馆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有利于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科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科竞争力.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队伍结构、软硬件设施和定性指标6个方面,29个二级评价指标,其中6个相对指标,3个定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构建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8)
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背景下,石油、石化以及海洋工程领域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国家教委针对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框架为指导,结合石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现状及特点,从满足国家及行业需求、优势专业资源整合、全周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制完善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中医学作为医学类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主体之一,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寻找合适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结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为提高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出未来的应对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培养质量,为探寻适合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并轨的有效衔接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明确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定位,阐述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企业实践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的联系,分析了企业实践在专业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及监督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出发,论述了基于资源跟踪评价机制的教育硕士培养案例资源库的设计思想与实现过程。本案例资源库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的多元评价资源跟踪评价机制,力求客观、科学地评价案例资源优劣,使案例资源的组织形式形成推荐列表,从而实现提高优质资源检索效率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地方高校动植物检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涵义及地方高校动植物检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目标与地方人才和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研究生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和缺乏层级性、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和体系不完善、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科研训练明显不足、入学生源选拔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地方院校动植物检疫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MEM硕士作为新兴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受益者,势必要加强其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分析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基础上,基于SECI模型从知识获取、知识传导、知识吸收、知识应用4个过程,提出对MEM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并根据每个阶段所需构造的“场”及其特点,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方法,以期为MEM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及硕士研究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现状展开讨论.在分析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及教学方式落后、科研重形式忽略实质、论文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确立多元教学目标、引入前沿性知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拓宽课题来源、开展课题论辩会和考察论文应用性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现状,并分别从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交流方式及预期目标四个方面给出具体构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议,并为交流平台顺利实施设立评价机制,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实践中通过学术交流平台构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清莲 《科教文汇》2009,(29):46-46
依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通过分析研究生的奖助机制、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导师及科研团队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良好的学术氛围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激励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