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2.
许小妹 《新闻窗》2011,(6):99-100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变化,对于有着二十年新闻实践,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从事纪录片创作和研究的我来说,纪录片选择的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3):50-50
八十年代是一个巨变的十年,它是突兀在历史阐口的坐标,它象征着光荣与梦想,抗争和奋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纪,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历史或进入正在叙述这个世纪的文学史。”让我们在“八十年代”这条线索上,展开对社会和人生纵向的再次感悟……  相似文献   

4.
忆周惠同志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为历史做出贡献的人更是不能忘记的。今天我们刊发一组纪念周惠同志的文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为内蒙古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的身上记录了内蒙古的历史,留下他的档案就是留下了那段历史。名人档案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名人都串起了一段历史,而这些档案又是历史中的亮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能够唤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也能唤起社会对名人档案和档案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6.
1.确立主体意识报刊的主体就是读。给什么人办报刊,如何办报刊,这就是确立主体意识的过程。我们以前对儿童的关注太少,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人精神的觉醒,儿童也同样纳入了社会的视野.引起了普遍的重视。我们在广泛意义上重视这个群体的同时,更应该对其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等,予以格外的热情倾注和深入研究。我们不要求每个编辑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取得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如何捕捉新闻个性呢?我的体会是: 一,发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时期都发生着成千上万的事件,哪些可以和值得报道,就要看它们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影响意义,是否为广大群众所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1987年5月,我县工商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地复杂化和精细化,在科技为媒介更替与升级提供物质支撑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了新媒介时代。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类交流、传播、沟通的先天性和必需性,在对象化的社会实践、交流活动中,每个活动主体都是一个新闻制造者和传播者,新闻传播者与媒介彼此建构,并且,两者形成的媒介新闻传播实践影响、促进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包诚 《新闻世界》2009,(11):16-17
2009年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60周岁生日。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涟漪,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六十年却是一部崛起发展的雄奇历史。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一代的国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今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却同样澎湃。  相似文献   

10.
金定海 《声屏世界》2012,(12):61-63
临近年关,盘点和预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对于未来的2013年甚至是更长远的几年,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准备,应该关注怎样的趋势,同时反思怎样的问题?关于媒介的两个关键词,引申义是想告诉大家"关键词关乎大家"。人总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思考未来,于是就有了关键词。关键词是概念、话语权,也是利益的制造。当大家都思考同一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概念已经垄断了大家的思维,甚至潜在的形成了大家的盲目和偏见。所以概念制造者在这个时候就偷着乐。  相似文献   

11.
学会感恩     
基督教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这样的节日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享受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  相似文献   

12.
刘少文 《新闻传播》2007,(11):28-29
“新闻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一意义上说,记者是一群活在历史事件中的人——他们常常既是目击者、见证人,又是参与者、构建者,同时还是前瞻者、预言家。  相似文献   

13.
虚拟的历史,[英]尼尔·弗格森著,颜筝译,中信出版社,2012我们都很熟悉"蝴蝶效应",那么当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无数只蝴蝶同时扇动翅膀,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更进一步,如果把人类历史某一刻存在的每个人比喻成一只只蝴蝶,他们进行着的行为比喻成蝴  相似文献   

14.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我想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  相似文献   

15.
段茜 《大观周刊》2011,(36):85-85
21世纪,环境不仅仅是为人类行为和文明的承载之洲而存在的,它与我们呼吸与共,与我们的命运紧密的连在一起。对于环境,我们既要理智又要热忱,既要浪漫,又要严谨,既要索取,又要关爱。这是我们对环境的应有的态度,也是每个环境艺术的参与者应该持有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记者编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的口号过时了没有?在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种什么形象?这些问题历史地摆在每个人面前。 深入实际是记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曾经数次受到“浮夸风”和“假大空”思潮的干扰。在那一时期,新闻,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橡皮泥,想怎样捏就怎样捏,新闻已无真实可言。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被  相似文献   

17.
在"每个人都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矛盾的凸现期并存的语境下,本文把"建设者"概念纳入记者角色认知,从舆论监督的建设心态、新闻报道的建设意识、传播活动的建设者职责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公众对记者角色行为的期待及新闻工作者应该有的"建设者"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人生追求以及情趣的所在,每个人都有参与生活、介入世界的强烈愿望,每个人都在选择着张扬主体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作为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和意义的集合体的青年编辑自然没有例外,也不能例外。青年编辑不应该是改革时代的旁观者和落伍者,而应该是进取者和弄潮儿。  相似文献   

19.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都在感叹来稿中“围一圈人”、“举拳宣誓”、“黑板报前”、“敲锣打鼓”类的照片那么多,而且是那么惊人地相似。什么原因使得基层部队大量的新闻图片来稿都往这几条窄路上拥挤?  相似文献   

20.
新论速览     
新闻人应该成为"四种人"赵启正在2007年12期《新闻与写作》上撰文认为:我们培养的新闻人应当是能与国内外两个社会对话的人,是社会的参与者,也是社会的观察者。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