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风波》     
《风波》作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这小说向来似乎并不很受人重视,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鲁迅在里面第一次反映了辛亥革命同农民阶级的关系,并且初次就这方面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后他的一系列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大抵沿《风波》而来,只是反映辛亥革命的历史真实更深广,思想也更深邃了。其次,鲁迅在这小说里第一次显示了他描写农村生活风习和通过农民日常的悲喜剧揭示重大历史问题的卓越的艺术才能。在鲁迅所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中,《风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在小说里所描绘的辛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社戏》是鲁迅先生为数不多的以抒情写意的手法表现农村美好意境,表达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小说.《社戏》所表现江南水乡诗情画意之情境与《故乡》《祝福》等小说所反映荒凉落后的农村生活及揭示人性之劣根是迵乎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揭示封建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5.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社戏》所反映的农村,既没有《阿Q正传》中那种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和动荡不安的气氛,也没有《故乡》中那种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景象,更没有《祝福》中那种难以避免凄厉的悲剧。《社戏》中写的平桥村生活显得宁静美好,整个作品带有一种牧歌的情调。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儿时在平桥村一段美好生活,歌颂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双喜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6.
【课标·教材·学情】 《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小说诗情画意地集中塑造了抗日战争中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的农村青年妇女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路善全 《学语文》2004,(2):17-17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种感受的方式去接触鲁迅及其作品。又一次翻开《故乡》,走近作家“所记忆的故乡”,一派宁静、祥和的乡土气息及民族生活景象扑面而来。这篇写于1921年初的农村题材小说,开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先河。小说中所描述的中国农村的普通人事及人物命运,与鲁迅其他农村  相似文献   

8.
有如战地吹来一股拂面的清风,又如荷塘中开出一朵脱俗的荷花,孙犁作于1945年的《荷花淀》为我们带来一幅纯美的战地画卷,它被誉为散文诗式的纯美小说。它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是孙犁小说表现美的极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了一批富有孤独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自我的孤独。《故事新编》表现了创世者、救难者和复仇者的孤独,从而表现了鲁迅心境上的孤独、小说人物形象对鲁迅孤独的折射以及鲁迅自身对孤独的摆脱等一系列创作主体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小说单元的重点篇目。本单元的重点是阅读与欣赏,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和表达效果。《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语言恬淡,描写雅致,呈现出别样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作者赢得了"诗体小说"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社戏》,同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样,是一篇自传体的短篇小说。小说中的最重要的形象——贯穿着小说前后两个部分,联结着过去与现在、童年与中年三十年间生活的主要人物“我”,就是鲁迅本人的形象,是鲁迅把自传性的材料加以艺术提炼,按照自己独特的思想面貌和身世经历塑造出来的。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14.
1944年春,孙犁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以冀中阜平为中心的山地儿女的生活和斗争的,如《蒿儿梁》《吴召儿》和《光荣》等;一类是描写冀中自洋淀水乡一带的农村生活和斗争的,如《荷花淀》《芦花荡》和《嘱咐》等。  相似文献   

15.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祝福》一文,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生活面貌。李欧梵评价《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最强烈的悲剧描写的作品”。“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编了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就集中体现他的小说特点。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其小说特点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马琳 《现代语文》2009,(11):46-49
《故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写于1921年。通过对故乡人、景、情的前后变化描写,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悲惨景象,揭示了人们之间的可悲隔膜,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