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人民中广泛地传颂着。这一方面是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一方面是对禹能掌握水的规律,恰当地采用“导”的方法治服洪水的敬佩。相反,禹的父亲鲧单纯采取“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息,是鲧没有治水的愿望吗?不是,问题在于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2.
鲧是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许多资料记载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而禹治水时采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鲧失败了。说鲧"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他是败于治水这一认识和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鲧治水不存在失败,他是失败于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政治斗争。鲧的失败为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禹不仅治水大获成功并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相似文献   

3.
屈原在《天问》中关于“鲧禹之事”有这样的发问:“永遏在阴天,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关于“伯禹愎鲧”的看法,历来有三种: 第一种是刚愎说,祖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禹,鲧子也。言鲧愚狠,愎而生禹,禹少见其所为,何以能变化而有圣德也?”林庚先生承此说,他说:“愎,音必,刚愎,婞直。”  相似文献   

4.
一、对比治水方法,领悟禹的智慧 课文主要是讲禹是怎样治水的,同时也讲了他的父亲鲧是怎样治水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就勾画出了写禹和鲧怎样治水的语句: 见到人们受苦,鲧心里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简单、笼统地说说他们治水方法的不同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然而,我并未浅尝辄止,而是趁机提问: 比较一下,禹和鲧的治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如果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概括他们的治水方法,可以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舜帝派鲧治水。鲧一味去“堵”,结果,洪水并无减退,反而愈害愈烈。后来,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采取“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于是水灾平息,万民安康。  相似文献   

6.
教学《情绪》时,我顺手从一位学生的桌上拿起一支喝了大半的矿泉水,问:“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瓶中所装的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瓶里装着小半瓶水。”“瓶里装着水。”“瓶里只有小半瓶水。”“瓶里还有小半瓶水。”接着我请学生点评一下,此时教室却静了下来,无人举手。我把“只有”和“还有”写在黑板上,“现在,发现了什么没有?”我问。终于,一位男生发言了:“我认为他们都说出了瓶中有水的意思。”“还有吗?”他摇摇头。“大家觉得他的话对吗?”“对!”学生们齐声答道。“那么,回答得好不好呢?”他们又沉默了。我在“只”和“还”下面加了黄色的着重号。“请大家再仔细想想,有没有新发现?”又一位男生举手了。“‘只有’和‘还有’是有区别的,‘只有’的感觉比‘还有’要少。”“你说得很好,那么请你结合本课内容用另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相信你能说好的,也请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低头看了一下书后,轻声地说:“‘只有’好像有点悲观,而‘还有’则很乐观。”我请他再大声地重复了一遍。问:“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这次我也在喊,倒让这位男生显得不好意思了。“既然大家都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思维的大门一旦打开,学生们又兴奋起来。我选择最先举手的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而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朔到距今五千年前,关于此传说是否真实,今天有些已为考古学界所证实,然而有些还有待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观的结论。其中有关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但对有关鲧治水何以失败,而禹治水何以成功?在传说中并没有彻底交待清楚,也无学者做过深刻探究。今天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为武器,以当时其治水的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对弄清楚鲧、禹在治水的成败经验教训方面可能有些帮助。 一、鲧禹治水的范围和环境 1.范围:(鲧禹治水范围示意图)从历史的记载传说知“姒文命鲧之子禹为夏部落首领,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以西,属发源于中条山和黄土高原的涞水流域)。但据传说或历史文献记载还有禹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属汾河中下游河谷平原);禹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以东的淮河支流颍水上游);禹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颖水的中游冲积平原上)等说法。我们且莫管到底何地是禹的都城?起码可以说上述四城都是大禹时代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或用更确切、更明了的现代话说就是他以治水为中心任务的治理国家的指挥中心。上述的政治中心也应是以农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两父子治水——鲧和禹。父亲鲧治水几十年没有结果,而其子禹则只用几年就使洪水驯服,治理卓有成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二人治理方法不同。水看似柔弱实则刚猛,鲧用“堵”只能使洪水平静一时,而不能治其本,最终还带来更大的灾难。而禹深入了解水的本性,对症下药,疏而不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治水大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晚上,我把香喷喷的烧鸡掰成小块码在磁盘里,叶圣陶先生从行囊里掏出一小瓶白兰地,两只外陶内瓷的宜兴小酒杯,两副楠木筷子,斟满酒,递给我一杯,说:“慢慢喝,边喝边聊。”话题又回到了地名,我问:“除了‘左阜右邑’,还有什么规律?”叶先生说:“知道有个叫‘蒙阴’的地方吗?”我说:“从读者来信的信封上见过,是山东省的。”叶先生问:“知道附近有个山吗?”我试探着回答:“是不是有座‘蒙山’呀?”叶先生说:“对了。那‘蒙阴’是在‘蒙山’的哪一边呢?”我一琢磨,“这房间向阳,是朝南的。‘阴’与‘阳’相对,‘阴’应该是北”,就回答说:“它在‘…  相似文献   

10.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唐弢先生的《琐忆》时,请一位同学读“鲁迅先生建议‘我’出一本‘官批集’。”这一段读完后我问同学们他读得如何?一生马上回答说:不连贯。意料之外,我迅速把他点起来,问他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说比如在读“还要让它‘流芳’百世吗?”这句时,他就有意在“它”后作了一  相似文献   

12.
传说上古时代,整个大地洪水泛滥成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玉帝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的办法,结果洪水没有制服,灾情愈演愈烈。由于鲧的严重失职,玉帝最终将其斩首示众。鲧死后。玉帝又委派他的儿子禹来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的治水方案与其父鲧截然不同,他采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洪水。经过禹的精心治理,不仅彻底制服了洪水,而且还将许许多多的水害变成了水利。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通过点名把学生叫到跟前当面批改作业。这时,前排一个平常不爱讲话,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走到我的面前,轻声对我说:“老师,您可以先给我批改作业吗?”我说:“可以呀!”他红着脸,用低得只有我能听得见的声音怯怯地说:“老师,给个‘优’吧!”我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要老师给你批个‘优’呢?”他腼腆地回答说:“我每次写作  相似文献   

14.
刘心悦 《新作文》2008,(11):26-26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说:"行!"我开始讲了:"从前,有个傻(shǎ)小孩,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没有’。一天,有个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没有。’‘你家住在哪儿?’他说:‘没有。’‘你穿衣服了吗?’他说:‘没有。’‘你吃饭了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15.
期末考试后,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考得怎么样?”哪知,同学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还行!”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知道你们会说‘还行’,我能不知道你们‘还行’吗?‘还行’、‘还行’,什么都是‘还行’,以后给你们评分写批语时,我都给你们写‘还行’。”老师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试卷返回各班后,老师没有当即发到我们手上。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希望能从老  相似文献   

16.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7.
吕游的妈妈告诉我,一天晚上,吕游问她,“老师好”怎么写?妈妈给他写出来后,他又说,那“你好”怎么写呀?妈妈又给他写了出来。他小眼睛一转,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我说老师好,老师不说我好呢?”“老师不是也说‘你好’,‘吕游好’吗?”“说的时候少。”吕游的神情带着几分失落,“我真希望老师天天都说,老师要说我好,我就一天不淘气。”说到这儿,吕游的妈妈和我都笑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鲧禹治水神话的研究,论者多以治水方法的异同而评定其功过得失。这自然是历史传递的复杂原因所导出的不准确结论。那么,作为在汉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复原当属必要。笔者认为,鲧禹治水神话的基本是“九畴文化”,“九畴”文化的核心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的“序”和“乱”是夏代建立之前华夏人类(特别是部落酋长)社会行为优劣评判的依据和法则——鲧禹治水的成败得失,恰恰是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心理的沉积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本营     
QQ语言小平刚从电脑室回到教室, 就问我:“‘MM’(妹妹)是什么意思?”“就是‘妈妈’”。“那什么是‘PP(漂漂,即漂亮)MM’?”我说:“PPMM就是‘婆婆妈妈’。”小平恍然大悟道:“今天有人问我是婆婆妈妈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是妈妈吗?我说不是。然后他说了声爸爸(88)就走了……”  相似文献   

20.
下课了,我仍在讲台前批改作业,突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老……老……老师,能给我……打个‘优’吗?”我扭头一看,是张帅拿着作业本怯生生地站在我旁边。“你怎么现在才交?”我生气地说。“老师,我想……把字写得更好……得……得‘优’。”他低着头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