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题教学是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提高解题教学的认知价值,教师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三个问题.解题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发展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水平.数学解题要教寻找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要教反思总结和提升,教解题中的数学认知活动.数学解题的合理教法是:(1)选择和开发适当的样例和练习;(2)设计适当的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活动;(3)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2.
“研评一体式”评价方式既是对传统纸笔考试评价的反思与改进,也是推动数学学业水平评价改革的有益尝试。以“研评题”的开发为突破口,设计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分项“研评题”,开设“研评课”,运用“研评卡”,有根有据、有纲有目地开展学业水平评价活动,全面强化过程性评价,有效实现评价的激励、反馈和促进功能,同时也体现教师的创意设计与实施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3.
学之道在于“悟”.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对于理解与掌握数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启动,思想才能得到升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人们在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说题”活动,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解题认识链,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依据“选题的原则、引导的原则”等数学说题教学的原则,抓住教学契机,开展说题目、说思路、说解法、说错解、说反思和说变式等数学说题活动,真实地展示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再思考.通过对错解原因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层次性;通过对解题策略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变通能力;在解题结束后通过对原题的整体反思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境界”,实现数学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曹贤鸣  陈勇 《中学教研》2009,(12):15-18
数学学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数学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也随之提升.反观教学实际,由于一贯以来解题的数量备受重视,学生往往在解决问题后急于收工,缺少必要的反思,经常就题论题,从而沉陷“题海”.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习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联想,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的特点是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失误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孙子定理”的设计意图及课堂宴录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09)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鸣”。华老师接受挑战,敢为人先.把数学名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把数学外在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火热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很多都是通过解题过程来体现,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势必会影响他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总埋怨数学题目做得不少,效果却不甚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我觉得解题后的“三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何为“三思”?就是解完一道题后并非大功告成,应进行反思,从反思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练习成果,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也会做一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蔡上鹤先生认为“教科书是由正文、例题和习题三部分有机组成的”.这就是说数学课本中的例(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数学教材无一例外地会配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材的例(习)题一方面起到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复习并巩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懂而不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结合高三数学教学实际,尝试通过“说题”活动,采用“对话与反思”的教学方式,提升高三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06年第6期刊登了张继海老师的《例谈数学习题评讲中的演变与反思》一文,读后深有感触.张老师通过两个例子的评讲衍化,提出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何提高习题评讲的效果.告诉我们要通过习题评讲中的“演变与反思”手段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要做习题的有心人,要很好地挖掘题目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恰当地对习题进行“演变与反思”.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过,拜读文[1]后,在反思中也隐约觉得文[1]中的“演变与反思”有些许不妥之处,现将其提出与张老师商榷.本人认为,为切实改变评讲习题效果低下的状况,对习题进行一定有针对性的“演变与反思”很有必要,但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把握”.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经验等,借助于“课例学习+行动跟进+经验打磨+实践反思”等“行动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不断重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践),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传递、积累数学教学知识,在反思体验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和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曹才翰先生也认为: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学生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重新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动力与核心。没有解题反恩,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重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并对初中数学中加强“解题反思”作用的方法与方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改善教师自身数学意识缺失的现实在组织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反思.进一步强化教师自身的数学意识.提升教师数学教育的理念与视界.促使其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内涵.领悟数学教学的真谛.科学地确定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从而自觉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现状,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现状促成了“说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诞生。“说数学”实践性作业是学生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辅助下,通过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表达实践中及实践后的过程与收获的作业。科学设计“说反思”“说体验”“说故事”实践性作业,能帮助学生在深化数学理解、积累活动经验、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强化表达自信,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2008年浙江数学卷第8题的一个学生的错误解法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对缘何学生出现“f(x)=a”→←“f'(x)=0”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反思,拓展,进一步提出了若f(x)=a恒成立,更f’(x)=0成立的结论,并如此结论应用于证明三角恒等式、组合恒等式、导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