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对于公正、平等、国家观念的批判分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体现,文中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所提出的以劳动所有权理论为基础的分配正义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全面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时下,政治哲学成为热门的哲学研究方向,对作为上个世纪以来最为宝贵的人类财富之一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中我们能够学习和了解他对于政治哲学中诸多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政治国家观建构与反建构,这对于我们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真实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前提是与鲍威尔的决裂,这种决裂的实质是两者在哲学的使命这个元问题上的本质差异;在正式加入《莱茵报》之前,马克思实际因循黑格尔的国家观,存在一个建立超阶级的、代表一切人利益的、保障全民自由的理性国家的幻想;之后,关于共产主义的政治争论以及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反思,极大地动摇了马克思的信念,使之开始怀疑、反思黑格尔的国家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向由此获得了真实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当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的逐步形成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以及创立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哲学基础,但它的形成并不是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不断的反思、批判和超越.粗略说来,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最后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对这一过程的梳理,无疑会有助于清晰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阐述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政治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信仰危机,社会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他倾向社会主义的时代原因;继承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想,吸纳中国庄子无为思想,是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形成的内因;艺术具有独立性、不应受道德约束的文艺理论,对于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大背景下批判地建立起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此时他虽然肯定共产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但是仍在共产主义之上设定了社会主义的更高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清除掉人本主义哲学背景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更高设定,直接将共产主义规定为特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起点,马克思开始以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虽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的,但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涵: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必然走向全球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世界交往的形成。这些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巴黎笔记》是指马克思1843年10月到1845年1月侨居巴黎期间,刚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作的摘要和札记。研究马克思这份早期的笔记,对于了解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特别是他的早期经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1843年秋迁居巴黎后,马克思的思想有重大发展。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他在发表于1844年2月出版的《德法年鉴》杂志上的论文中,第一次揭示出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革命作用。这个发现使他十分迫切地感到需要去研究政治经济学。因为无产阶级谋求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条件只有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中去寻找,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解剖则需要求助于政治经济学。恩格斯发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并不是英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但是各个国家达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不尽相同的,英国人“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马克思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一条典型的德国人的道路,他每向科学社会主义迈进一步,都是在现实斗争的推动下通过哲学理论的思考形式,通过对哲学的批判改造取得的。马克思从哲学达到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和论证经过一个艰辛而深刻的探索过程。一、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对共产主义的初步科学认识和论证从十九世纪初到马克思从事革命理论活动时,反映并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开始盛行起来。到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词  相似文献   

13.
在巴迪欧和恩格尔曼的新书《哲学与共产主义观念》中,巴迪欧在1988的《存在与事件》之后第一次十分明确地针对马克思的思想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巴迪欧认为,马克思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马克思是多个马克思拼贴成一个整体的。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三个马克思,第一个马克思是受到黑格尔历史哲学影响的辩证法的马克思;第二个马克思是受到斯密和李嘉图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马克思;而巴迪欧指出,以往受到忽视的,是一个从漂浮不定的共产主义观念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政治主体的马克思,而这个马克思才是今天世界激进哲学和左翼所需要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是否设想过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问题,近年来,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马克思已明确提出了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伹他所说的集体所有制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不存在集体所有制。有的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明确地提出了集体所有制的概念,而且完整地预见到,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它开始时可能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起点和完成问题的传统观点,本文指出,认识这一问题应当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致起来。这一转变实际上开始于1844年初的《德法年鉴》时期,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写作之后,即完成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与本质得到基本揭示之后。因为,马克思的这一转变,显然是指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而不是向空想的、不成熟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转变。如果没有唯物史观的指导,没有对资本主义矛盾和本质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从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也无法彻底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同志(1895年—1931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青年运动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今天我们研究他的早期思想,探究他如何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我们,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树立坚定的  相似文献   

17.
1922年,年仅24岁、正在欧洲求学的周恩来,在写给国内的觉悟社战友的一封信中,明确宣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周恩来《伍的誓词》,1923年天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第2期)。他这里所指的“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回顾和总结青年周恩来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形成原因,对于科学认识周恩来的思想发展,教育当代青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欧时期,周恩来认定,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的唯一“救时良方”。当作出这一判断和选择的时候,他对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内涵是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阐释了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中,都有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共产主义单纯、形而上的理解层面,从而形成了比《手稿》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和列宁把社会主义称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刚从资本主义内部脱胎出来的,它在各方面即在经济、道德和智慧方面都还保留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在这个阶段中,从政治上看,阶级还未消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