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宇 《小学语文》2010,(10):54-5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要算其一。这篇课文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词,字里行间传达的是印第安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这些认识与我们的自然观、世界观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着一篇篇课文,尽管我们也都知道是在“用教材教”,不是在“教教材”,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偏偏要教这篇课文?不难预料,可能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①教材这么安排的,②教师本人喜欢或擅长教这种类型的课文,③教研活动组织方指定的。  相似文献   

3.
季国红 《考试周刊》2009,(52):14-16
初中英语Go for it!训教材从八年级(下)开始在各单元后增加了阅读语篇"Reading"的教学,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快乐阅读,享受阅读"是优化"Reading"教学的努力方向,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把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列为"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通读,估计有些同学拿起这本书,翻几页,会觉得难,读不下去.以前课文是一篇一篇地教,现在要读整本,又是很少接触过的学术专著,感到难,属于"正常反应".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  相似文献   

6.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科各专业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几年基本上沿用原高专教材,内容偏深偏难,针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相似文献   

7.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科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几年基本上沿用原高专的教材,内容偏深偏难,针对高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相似文献   

8.
蕴含丰富平中透奇──第五册《亲人》教材试析及教学建议黑龙江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李丽君一、教材试析《亲人》一课是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五册四篇看图学文中的最后一篇。这篇课文在画面的选择上与前三篇有相同之处:即同是侧重表现人物的.但较之前三篇又有容量更大、难...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的阅读教学来看,对同一篇课文,教师们在教什么、学什么上,往往见仁见智。而不同教师在演绎同一篇文本时,选取的教学内容更是截然不同,这体现出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线教师驾驭教材的随意性,教学中出现内容的泛化和重点的偏离。诚如崔峦先生所言,语文教师难当,首先不是难在驾驭教学上,而是难在驾驭教材上,需要教师"从课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袋麦子作为礼物,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本单元教学主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2.
省编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供我省小学改制后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这册教材编写时注意了:①课文按大纲的目的要求新选,总的程度不再加深;②编排体系大致保持统编教材7—10册面目;③重点训练项目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要求具有复习性、综合性;④内容安排留有余地,以减轻学生负担。一、教材编排课文共30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2篇,阅读课文16篇,连同“阅读指导”、“作文指导”各2篇,基础训练7个,共编成7组。课文中配制了9幅插图,课本后附有生难字表。课文力求文质兼美,体裁多样,知识面广,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饶有兴味地去获取知识,并受到思想教育。课文思想内容的重点: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学习他们忠于革命事业,英勇奋  相似文献   

13.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其艺术的表现是以深入地钻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重要前提的。为寻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须对教材潜心钻研,艺术处理。 一、整体把握的艺术。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精心选编的。把握编者意图,了解编排体系,整体把握教材,这是钻研和处理教材的第一步,须予以重视。教者要通览全册教材,搞清教材分几组,每组几篇课文,“例话”是什么,“例话”与各篇课文的关系如何,这样  相似文献   

1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简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接着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中、小学生作文,有时进行一些虚构,是正常的、合理的。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的反映。这可以从教材、讲课、作文训练和课外阅读等几方面得到说明。教材。中学语文教材165篇记叙文中,纯虚构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就有60篇之多。如果把50几篇文艺性散文也算上,全部中学语文课本的记叙文就有一半是虚构的。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虚构作品就更多。试问教材中选有如此大量虚构的作品,学生学了如此大量虚构的课文,却反而禁止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练习虚构的写作方法,一旦出现了一点虚构,就斥之为“说假话”,这是自相矛  相似文献   

17.
<正>一、哲理美文的教学定位《今生今世的证据》是刘亮程先生写作的一篇哲理散文,被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单元。本文语言优美,诗意氤氲于字里行间,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在教学实践中,本文是一篇难以组织教学的课文,难就难在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难在用什么方式走进文本,组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从学生的已有经验来说,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会面临不小的困难,一  相似文献   

18.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难老泉》的一个独特的写作特点湖南周彪《难老泉》作为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以其融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体的特点而成为职高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篇课文的一个最显著独特的写作特点就是“虚实结合”。在课文里,作者一方面依照自己的游踪组...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作文是要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广播稿。既然是这样的广播稿,就具有新闻性,但它毕竟是一篇给校广播室写的反映事件和同学们的各种看法的广播稿,所以又不必拘泥于新闻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新闻的写法,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决难考出高水平。另外,这篇广播稿要有事件和各种看法的记叙。其中,写“各种看法”就应该有观点,有支撑观点的理由,这就有议论的性质,由此看来,这篇广播稿实际上是熔记叙、议论两种文体为一炉,以记叙为主的一篇文章。这就突破了前几年高考要么出一种文体写一文题,要么出一题而写一大一小两种文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春》是人教版(2001年6月第一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朱自清抓住春景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是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