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叠字是一种汉语修辞形式,古代诗词作家更是常常用叠字来抒情、叙事、状物、摹声。诗词中的叠字有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和副词叠字。叠字的英译方法有:叠字叠译、语义对等翻译、语用对等翻译、压韵体翻译。  相似文献   

2.
美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方向,翻译美学理论的介入,使得翻译理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翻译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对传统美学与翻译结合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美学研究呈现出多维的研究态势。同时,文章将对该理论的发展前景做探索性推测,并提出今后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应注意的事项,认为研究者应该对翻译美学这一研究热点进行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金安  张珊 《海外英语》2014,(5):173-175
"翻译美学"以"翻译"为"体","美学"为"用",将审美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建成翻译学的一门分支。该文拟对中国翻译美学的起始界定,学科定位和理论应用三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翻译美学运用的层级问题,将翻译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以美学方法和标准对翻译进行系统阐释,拓宽了翻译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美学思想:翻译理论构建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思潮的影响下,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注定要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中去,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美学特征的等值.本文在回顾美学和翻译的历史渊源基础上,研究和探讨语际间转化中的美学问题,试图以此来为翻译理论的构建寻找新支点.  相似文献   

5.
《双语学习》2007,(10M):186-188
叠字在中国古诗中有其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但是翻译中却很难展现出原诗中叠字的艺术魅力。本篇论文以《采薇》一诗的四个译本比较其中的叠字翻译优劣,并借助其他翻译大家的译作总结出两种叠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英文集大成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与理论上都大有成就。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将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去,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崇尚"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其经典译作细细品读与分析,结合林语堂翻译观,浅析他翻译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意境转换的角度,通过对<声声慢>第一阕的叠字翻译赏析,指出在该词的叠字翻译中应该用单音节的低频率字以传达词人凄苦和孤独情绪,同时尽量保证音节总量的平衡,避免做过多阐释性翻译,以求达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并提供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8.
严丽 《海外英语》2014,(21):72-73
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英语作为客观审美对象,从语言"美"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有助于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翻译美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种模式下的课堂还是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切入浅析翻译"形合"与"意合"这一永恒命题。翻译的经验科学性质决定翻译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必将重视译者翻译实践及读者反馈,目标读者不同,译文倾向也不同。同时结合严复《天演论》开场白翻译,分析严复如何结合汉语言特点,根据目标读者来调整和定位自己的译文,在"信达雅"三点论中贯彻接受美学思想。从而看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通过译文向读者传达思想、施加影响的过程。最后,文章还陈述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1.
美学作为翻译理论的一部分,对于翻译实践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进一步了解翻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美学思想的介入,使得翻译理论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修辞美学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占典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种类、叠字修辞的滥觞及发展,叠字修辞的美学效果,丰富和深化了我国占典诗词叠字修辞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艳 《文教资料》2012,(6):33-34,36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日益商品化和对进口影片引介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影名翻译的侧重点已从其艺术审美价值过渡到商业价值,从而决定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摒弃传统的"等效"、"接受美学"等理论原则,对电影名的翻译应该遵循翻译目的论原则,为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服务。在实际的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严重错误大多为文化差异所致,译者应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避免发生影片名的文化性翻译失误。  相似文献   

14.
乔田慧  申鸾鸣 《海外英语》2013,(15):142-144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韵味说"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翻译的模糊美感,翻译的模糊美,是汉英两种文化共同的需要,接受美学应更加注重高译者的语言功底,以保证诗歌翻译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电影业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电影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对电影、特别是电影名的翻译已不能单纯作为一种纯文学形式用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或"接受美学"等理论进行研究,而应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积极探索电影名的翻译,以满足当今电影业快速产业化的发展对电影名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电影的市场化和商业价值。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认为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17.
英文歌曲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种文化载体广受中国大众的欢迎,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关于英文歌词翻译,尤其是从翻译美学角度开展的研究很少,本文从"信、达、雅"的角度对英文歌词翻译进行美学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楠楠 《文教资料》2006,(30):132-133
近年来,美学与翻译的关系受到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用美学指导翻译实践也成为越来越多译者所采用的理论指导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翻译美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简单阐述了翻译美学的两大基本要素——翻译主体,翻译客体,强调了翻译美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海外英语》2011,(2):122-123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以将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而闻名于世。"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豪情满志,"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近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许渊冲的翻译力作《诗经》英译本体现了他在翻译中的探索,其中美学思想的体现首当其冲。今日重温许渊冲翻译美学思想,以其《诗经》英译本为例,揭示其翻译理论对其实践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反映其对美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