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出生活里的美感趣味 当孩子运用多种感官,与周遭环境、质材相互作用,动手把玩、实验、破坏,以“负”的造形活动去发现、了解物体的特质,进而再以组合、建构、连结的“正”的造形活动进行创作游戏时,就能从中逐渐培育丰富的意象与美的感受性,激发个人的创意。“艺术百宝箱”运用搭建、构成的方式,扩展孩子的三度空间概念,让孩子在建构式的立体造形游戏中,体会堆砌(垂直建构与重力的关系)、架构(线性张力、压力与连结的关系)的原理,进而思考、设计、体验造形与力学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曹琼晓 《文教资料》2010,(28):93-94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造形理论与人物画的实践.其中主要通过探讨顾恺之绘画及其“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理论,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物画创作等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造形理论的统一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3.
艺术百宝箱     
综合媒材的趣味魔法建构 如何将堆砌与架构的经验相整合,进而在造形游戏中呈现力学与动态的美感,是6岁-8岁年龄层的指导原则。立体造形的架构程序,宜先运用媒材建构成“线状”。  相似文献   

4.
一位雅士写了一副对联,“半问小天井,一品大章”寓意虽平凡,可是他将对联贴在透明的玻璃门前颇具巧思。原来这十个字的造形十分特殊,每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因此从门内门外看都丝毫不变。另外有人写了副“半山林木黑,一带竹竿青”也有异血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2006年,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化学新课本评优课活动,其中的一个课题是“酸碱指示剂的探究”。课本设计了一组“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活动与探究”,在按课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准备时,我发现“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设计与操作并不难,但按课本设计找到合适的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花瓣和果实却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习设计理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E-Learning管理系统大多基于“课程”这一宏观层级,而学习设计则是对学习单元的建模,它更关注学习过程,重视活动和活动序列的设计,关注微观的“学习活动”。分析了基于“课程”层级的E-Learning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学习设计理念、IMS-LD规范、学习设计相关工具和平台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并对学习设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温德峰 《现代语文》2005,(2):64-66,69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基本编写理念。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中心调整单元内容,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设计“学习活动”,是山东人民版教科书的突出特点。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个性的解放,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实施教材中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材编者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执教第一模块的实践,谈一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话体”课文的教学,我们常常设计“角色朗读”,它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在一些“非对话体”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打破常态思维,转换一种视角,也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意、灵动多姿的“角色朗读”活动,给学生带来美妙的体验.让课堂“靓”起来。  相似文献   

9.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意味着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这一空间展开,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显然对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同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开放”的其他研究性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其设计要求更高、设计难度更大,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设计需考虑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新苗 《江苏教育》2004,(3B):33-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首先应该来自于教材中已有的实践活动方案。拿数学来说,如苏教版的实践活动有“拼出美丽的图画”、“设计旅游路线”、“我们去秋游”等。这些实践活动内容,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的,旨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实践活动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