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布式储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安全、高效、低碳"的能源技术、占领能源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必争领域",储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能微网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需求、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分析了分布式储能技术现状、技术创新及其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并结合分布式储能的技术与产业特点给出了发展储能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蒙古地区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电动汽车作为储能服务电网的方式,分析了将电动汽车作为储能应用于内蒙古电网当中可以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认为将电动汽车作为储能应用于内蒙古电力系统,有利于增强内蒙古电网的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和微电网的建设有促进作用。合理的利用电动汽车对改善配网的潮流分布,减少新能源带来的冲击,增加电力系统可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物理储能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储能方式,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剖析了物理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明确了物理储能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和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发电和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容量不断增加,对电网在电压质量、功率稳定、网络损耗、供电可靠性水平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促进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开发利用,在新能源、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新能源、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需求出发,分析了储能在发电侧、大电网、配电网及用户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大规模风电介入电网会带来电网调峰、调频压力增大、电压控制难度提高、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加等问题。储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经过实践、研究和运行检验,能够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解决风电并网及后续调度等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效率,因此,储能技术将在风电并网及风电产业中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采用灰色预测、趋势外推法对我国未来几年风电装机量进行预测,结合我国已运行风电场的储能配比及储能技术在风电系统中的不同作用,计算风电产业并网领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量,为储能产业在风电系统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事实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碳”战略下,未来40年我国电力系统的供需规模仍将持续增长。文章首先对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网体系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未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逐步成为主体电源,这给电网消纳新能源带来新任务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原则,分析了电网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未来远距离输电规模将持续扩大且资源和负荷不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依然存在着电源和负荷逆向分布的显著特征,因此其基本形态仍由大电网构成,并以分布式系统为有效补充。此外,电网中灵活调节资源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应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最后,提出了建设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分阶段实施策略,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4月,可再生能源打破了加利福尼亚州主电网的纪录,提供的电力足以满足94.5%的需求,这一时刻被誉为低碳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式电力需用一种廉价且长时(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储能电池保存,以备日后使用。新型的铁基电池有望胜任这一任务。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ESS公司,其电池可实现4至12小时的储能,并在2021年推出了其第一个电网规模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
与传统大电网发电技术相比,含微源配电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技术,通过并网与离岛的自由切换,实现内部电源和负荷的一体化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满足用户侧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的需求。微源种类不同,接入电网的方式及控制策略也不相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微源是现代电能供应的有力补充,含微源的配电网是新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数据化赋能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储能产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正面临机遇与挑战,数字化如何助力产业碳中和成为研究热点。【方法/过程】基于碳中和视角分析了新型储能产业驱动力与困境,发现了储能产业发展的结症;通过阐明数字化与新型储能产业的融合机理,提出了云储能模式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设计新型储能产业与数字化耦合发展路径,构建了数据驱动产业发展的生态化模式。【结果/结论】提出碳中和视角下新型储能产业与数字化耦合发展具体建议,涉及新型储能产品销售和服务、政策制度和创新扶持方法、化学电池的碳轨迹监测和循环利用、源网荷储生态建设等方面,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多维度保障。【创新/局限】提出的数字化与新型储能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但具体实施落地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前的电力系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力能源和供电可靠性的需求。智能电网的出现,给电力系统规划部门提供了一种思路,从智能电网的角度,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电力能源供需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合在一起,直接向用户供能,剩余电能通过智能微网并入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便于实现冷、热、电等多种能源的互补利用,满足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来二三十年,将是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和能源结构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文章着重讨论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微网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变中的意义、作用和发展潜力;分析其技术发展状况和未来新技术发展的前景;探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微网技术与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发展路线图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有利于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与保障措施,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及微电网、电网调峰提效、区域供能、电动汽车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保障能源安全,落实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对切实推进能源革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重点介绍具有重要市场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基电池技术,并在分析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践行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热利用与综合利用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建筑、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等领域分析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利用与综合利用的需求,同时根据能源需求、技术发展进程,评估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热利用与综合利用的发展潜力,进而阐明了可再生能源梯级利用、互补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发展前景和方向,并制定了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了工业领域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主要领域,太阳炉等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热利用和综合利用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5.
西部能源系统的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映梅  李亚  张雷  朱守先 《资源科学》2006,28(5):114-119
西部地区能源系统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西部能源系统发育的时间过程效应和空间组织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国家工业化过程对西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强的整体变化特征和国家经济发展对西部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发展趋势;空间效应分析则表明中国能源开发在西部的空间拓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始终在致力于提高本国能源的自给水平,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却对西部有限的能源基础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时间过程合理演进和空间组织有序扩展两方面,提出西部地区能源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方法,以期为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开展影响电力结构的能源技术的识别与评价,对于深化电力改革,发展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产业链角度出发,界定了46项可能对电力行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能源技术,通过层级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和确定权重,以技术领域专家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能源技术在不同时间节点对电力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期对我国电力结构高影响度的技术主要是集中式发电技术,到2030年后,影响程度高的能源技术转向分布式能源技术,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电力集团应重点关注的储能、氢能、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给出了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能源供给小于能源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长期难题。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是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炭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需要优化和调整。用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能源储备体系,组建国家能源部,可以很好的防止中国能源供给失灵,确保国家能源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