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采     
正杨鲜兰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负责人。兼任湖北马克思主义论坛常务副主席,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黄柏权(1962-),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协作会副秘书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三峡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3年9月20日,由从事荆楚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自愿加入组成,是一个学术性群众团体。现有会员258人。研究会名誉会长王生铁,第一届会长陈运铁,第二届会长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2月21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九届省政协主席、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生铁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杨松指出,荆楚文化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湖北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荆楚文化是"文明湖北"建设的精神之源,"文明湖北"建设是荆楚文化的时代之用。荆楚文化的内在价值就是湖北人文精神。从荆楚文化视角来透视湖北人文精神建设,有三个亮点需要特别关注,即:荆楚人文精神之魂——"敢为天下先",荆楚人文精神的形象标志——"凤",荆楚人文精神的主题品牌——"灵秀湖北"。重视这三个亮点,有利于更好地弘扬荆楚文化,助推"文明湖北"建设。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荆楚文化作为南方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如何清理和实现荆楚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学术界却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讨论。为此,湖北省文艺家联合会与长江大学于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联合主办“荆楚文化研究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荆楚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主题下,深入研讨楚国制度、荆楚艺术、荆楚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荆楚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以及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等问题,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荆楚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92年经胡北省教委批准成立的专门研究荆楚历史与文化的学术机构——荆楚文化研究所。2003年4月14日,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在原长江大学荆楚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荆楚文化在推进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方面将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研究认为,当前湖北省老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的挑战。老年人的发展权的实现问题,在这一系列挑战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通过将荆楚文化中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与湖北省老龄事业的发展相结合,能够为解决湖北省老龄事业的发展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人风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5):F0002-F0002,F0003
徐文武,1964年4月生于湖北洪湖,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荆楚民间文化研究基地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主要从事楚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任(《荆楚文化研究丛书》执行副主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楚国宗教概论》(武汉出版社,1999)、《楚国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相似文献   

10.
《襄樊学院学报》2010,(12):F0003-F0003
“2010中国·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在襄樊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新世纪宋玉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湖北省旅游文化的内在灵魂与主要特征。将荆楚文化纳入旅游人才培养中,有利于提高湖北旅游人才素质和荆楚文化继承传播,能从根本上推动湖北省旅游业高品质的发展。基于对荆楚文化内涵与表征在旅游中的意义的讨论,提出将荆楚文化融入湖北旅游人才培养实践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正>《荆楚学刊》是由荆楚理工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2-1835/C,国际刊号ISSN1672-0768。《荆楚学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等,2015年1月再次荣获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荆楚学刊》以研究荆楚文化为特色,以反映泛荆楚区域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鼓励创新,提倡争鸣,主要栏目有荆楚文化研究、中国农谷·三农问题研究、老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正>《荆楚学刊》是由荆楚理工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2-1835/C,国际刊号ISSN1672-0768。《荆楚学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等,2015年1月再次荣获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荆楚学刊》以研究荆楚文化为特色,以反映泛荆楚区域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鼓励创新,提倡争鸣,主要栏目有荆楚文化研究、中国农谷·三农问题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3201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主题为"荆楚文化"的75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知识可视化软件,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其中关联和趋势,用知识图谱表现荆楚文化研究关键词的演进过程、核心研究团体和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正>《荆楚学刊》是由荆楚理工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2-1835/C,国际刊号ISSN1672-0768。《荆楚学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等,2015年1月再次荣获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荆楚学刊》以研究荆楚文化为特色,以反映泛荆楚区域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为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教育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未来发展有赖于一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研究队伍。他们在传承、研究和实践教师教育中扮演着中坚力量,为此,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接受田家炳基金会的赞助,从报名参会的青年学者中选拔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开设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以下简称"田青论坛"),旨在为优秀青年学者及国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提供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隆中对’论坛"栏目是全国地方学报研究会"优秀栏目"、湖北"特色栏目"。栏目主要刊登研究三国、荆楚、汉水文化和探讨襄阳、湖北及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良策的文章。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基金项目课题成果优先考虑刊发。欢迎海内外专  相似文献   

18.
《荆楚文库》《荆楚文库》编辑出版是我省文化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必将对弘扬荆楚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立意上,《荆楚文库》书籍设计凸显了湖北省的“楚文化”特色,从楚文化中提取了赤色与灵动的凤鸟纹作为典型的视觉元素,整体设计在视觉上表现得很稳重、有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本次"弘扬荆楚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于2014年年末举行,具有辞旧迎新的特别意味,将促使我们在文化研究、文化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湖北对荆楚文化的研究与弘扬已取得坚实有力的成果,王生铁同志本年出版的《楚文化概要》,将荆楚文化概括为"六大支柱、五种精神",是一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推进,现已主持"荆楚文化八千年"一书,这两本书适时地结合了习主席大力倡导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荆楚史学依托湖北省雄厚的科研文教实力,推陈出新,硕果累累。以荆楚史学视野下的若干宋代问题为题,分综合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四个方面,介绍和评析近二十年来宋代荆襄历史研究的概况。荆楚史学界在宋代荆襄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拓展视角,努力发现新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