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2.
许琦 《游泳》2005,(6):30-32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游泳项目备战奥运会的任务也越来越显得紧迫。但是我们有实力和信心在08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吗,这是摆在我们所有游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在奥运会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应在训练的理念、方法上有创新,有突破。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到,我们这些年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虽然我们有不少世界级的优秀教练员, 可是我们却一直缺少自己的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游泳队八、九十年代进行了近20次高原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中国游泳界已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但是,世界各国高原训练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一匹难以驾御的“烈马”,高原训练不仅有优点,也有弊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摸索。本就朱毅和单莺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的高原训练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现状与训练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和论述了我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现状,并从改革赛制,奥运会备战过程中的战略重点的确立,科研信息保障以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第12届游泳世锦赛游泳大项比赛,中国队出现16年最差成绩,令国人深感同情、忧虑、期待。“二元训练理论”主张“先退后进”大周期曲线的或然进步;“一元训练理论”主张“训练小周期”滚动式持续进步。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究竟应该拿起哪项理论来应对?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申奥成功,为游泳年龄组训练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男12~16岁,女10~14岁可谓游泳项目的“最佳年龄段”。该年龄段出现最佳成绩正值2008年奥运会。因此,研究游泳“最佳年龄段”出成绩的特点,剖析黑龙江省游泳运动的现状,提出相关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建议,对于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备战2008年奥运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专题会。刘鹏局长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周期加强各项目训练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课题,各项目必须重视和加强训练理论与观念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对训练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加快训练创新的步伐。长期以来,我们在游泳项目上不断探索训练规律,加强训练理论与观念的创新。尤其是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国家队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游泳项目备战奥运会的任务也显得日益紧迫。我们有实力和信心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吗?这是摆在所有游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虽然我们拥有不少世界级的优秀教练员,但这些年我们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要在奥运会上取得新的突破,就应在训练  相似文献   

9.
训练是出成绩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训练,就不会有优异的运动成绩。“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是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制胜法宝,我们在当前积极备战雅典奥运会时特别要紧紧抓住,坚决不能丢。  相似文献   

10.
《游泳》2006,(2):2-3
为贯彻落实春节前夕总局召开的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精神,节后国家游泳队立即行动,于2006年2月 10-1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原训练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总局体科所、信息中心、北体大、云南省体科所、青海体科所等有关高  相似文献   

11.
迎北京奥运训练方法紧急献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07,28(1):1-13
本文共12节:1.二元训练理论和一元训练理论;2.“身体素质论”的虚妄;3.运动能力(成绩)进退的原因;4.训练的内外界域和关键性训练手段;5.“体力波”、“训练波”、“进步原则”;6.训练的“指向”;7.“训练波”的结构;8.“波峰”手段如何设计;9.动作技术和战术的认识;10.怎样精妙地掌握动作技术;11.精神与训练;12.无进步,当警觉。  相似文献   

12.
论整体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设置"是人体在"复杂调控网络"统率下的一项本质功能。它自动地贯串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正确地研究认识之,会大有裨益;无视其存在和作用,会对训练工作招致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3.
第4届女足世界杯赛表明,中国队迅速地、明显地退步、衰弱化。这是二元训练理论造成的恶果。既害苦了运动员,也造成祖国体育的一大损失,使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顿然由先进变成落后。中国足协坚持二元训练理论的做法若不改革,中国女足今后将永无达到世界巅峰水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训练手段的日趋科学化,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素质,特别是灵敏素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生物学原理指出灵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的灵敏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专业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参考,增进其羽毛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6.
王文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34-35,77
现代拳击训练中存在大量的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拳击技战术训练,而对于拳击运动的放松训练不够重视。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多角度就放松训练对拳击技战术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说明拳击训练中的放松训练是拳击训练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拳击运动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并介绍了几种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拳击放松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阶段的核心力量训练更倾向于关注静力姿势的练习,特别是对核心肌群的本体感觉进行刺激,而且要加大核心肌群的肌肉力量,首先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准备。至于训练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时间,但是必须至少1-2周,在基础阶段需要持续,但在后期,很多练习也应持续。静立姿势的练习比较关注动作的规范准确,不适宜有过大的负荷量,可以随着静力姿势维持的时间长度来调整运动的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太极拳运动十分普及,遍布城乡,近几年来风靡世界,在日本、东南亚各国更为流行。太极拳的训练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套路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已落后于形势,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更快地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就陈氏太极拳的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析,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训练周期理论和板块训练理论进行了比较后发现,两种理论的冲竞占、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是否适应新的参赛机制和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生物适应性以及训练理论模型适用的训练范围上;而对两种理论的辨析与思考,得出了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脱节的原因是训练理论模型的非真理性和训练理论模型的经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