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还有-段路要走.本文分析了造成师生"平等对话"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英特尔(R)未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它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正在形成与发展,但怎样使得学生对自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学的心态呢?应用"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内进行研究受到教育的广泛重视和提倡,被称为"教师行动研究".教师本人参与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直至最后搜集数据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的整个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身居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既有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作者即对成人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进行了一次教师行动研究,本篇文章报告了整个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查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想的狂热与偏执.这种思想的形成是广义教育的结果,即整个社会环境对人心的综合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大环境,并引导人们进行"爱"的升华,从"喜爱"、"性爱"到"仁爱",最后教育人们用"理性"的头脑和正义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两课”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的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折断的翅膀>中,"我"与萨勒玛*克拉玛的人格特征,是作者潜意识中"自恋情结"的产物;"我"与萨勒玛*克拉玛的爱情观,则代表了作者主体人格的分裂,从另一层面上体现了纪伯伦人格结构中的"自恋情结";而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死亡"场景中,纪伯伦潜意识中的"自恋情结"则在变形和升华中进入涅 .  相似文献   

8.
开放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变“教师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电大成人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如何搞好《电大英语》课程辅导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会议在宁波电大的召开,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从当前的网上教学实践中发现、梳理并深入探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此推动网上教学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1.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研究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让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让研究者成为行动者,行动者就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的成果来指导实践.这样一来,使得研究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为行动者所接受并在实际中予以实施,避开常规的"研究者"与"行动者"两张皮,真正做到真理从实践中来,再回实践中去,更充分有效地体现成果的重要性和其实际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交往就是合作,就是实践本身;交往不只是物质层面上的变换,也不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变换,还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互间的变换;交往的成因不是中介客体的一致性,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相同一的实践过程本身,在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塑造、自我确证,也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应该以"主体-主体"结构代替"主体-客体-主体"的三极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拓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和"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这两种较新的课改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学科专业发展的理性透视--香港考察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理性透视,反思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本土化问题,结合香港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考察的实际,明确提出我国地方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理念、学科定位和学科切入点问题;首次提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社区领袖"、"社工"专业教师的学科责任应当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生产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俱乐部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举办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级英语>第二册第十一课注释9中将"east wind"解释为"万物苏复的春风",但无论是从英国地理环境,英国文学作品例证,还是该文作者本意来看,"东风"应被解释为"凛冽的冬风".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中探讨了"群众"一词的社会历史内涵(即作为"人的集合"的群众)及其在40-70年代中国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中的独特境遇,即从接受主体到创作主体的历史演变及其引发的文艺创作体制及理论批评话语的转变,从而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群众文艺的历史和美学的意义及价值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言学把"时"(Tense)与"时间"(Time)区分开来."时"是个语法范畴,"时间"是哲学范畴,是人类共有的认识概念,"时态"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时态"与"时间"之间并不只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现在时"并不仅表现在"时".英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能与现在时和过去时相提并论的表示将来时间的特殊动词形式--将来时(Future Tense).没有"将来时"并不意味着英语没有表示将来时间的能力.现代英语除了will/shall,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动词形式表示"将来",包括be going to.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中的"读”是一种"中西合壁”体,其"西”的内涵在于"起语两词”的结构形式和"记时、记处、记容”时附起词、语词的语法功用;其"中”的内涵是"辞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读先乎句".<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种种论述体现了"中西兼顾"的推演思路.通观<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内涵及其推演思路,"中西合壁"呈"西"主"中"次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