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霍浩凌 《甘肃教育》2007,(9S):20-2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传道”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明辨是非.做到自我完善,全面发展,是我们工作当中永恒的主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尊重学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去掌握知识、感悟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者,首先要传道,来塑造学生的灵魂,端正学生的思想。要把“道”传进学生的心田,就必须有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情怀,用爱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神圣使命是对学生传道、授业、启疑。“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灵魂塑造;“授业”是授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业、分析和解决问题之业;而“启疑”,则是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传道、授业、启疑”是教师职责的基本内涵,它的内在本质是创新。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应面对现实,与学生思想状况同步,发挥“传道”与“解惑”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子健 《小学生》2010,(2):43-43
现在的教师,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管理者,不再简单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当今的教师,已不是笔者儿时心中那种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老学究,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直接反映在课堂语言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7.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一事是教师职业领域的半壁江山.即“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之职。而“传道”的两种途径(即言传与身教)之中我以为“身教”更为重要。教育作为影响学生人生的事业.就要以崇高的人格与高雅的言行去影响、熏陶感化学生.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8.
赵萍  李彦路 《文教资料》2009,(31):185-186
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高职院校的教师尤为如此。本文作者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传道”的若干体会。  相似文献   

9.
金细娜 《江西教育》2004,(15):88-88
“诚信”是古今中外推崇的一种美德,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摆在第一位。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忠诚老实、坚守信约,这四个方面中就有两个说的是诚信。今天如果学校不能成为培养诚信的基地.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传道、授业、解惑”是关于教师作用的流行观点。然而,“传道”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传道者,学生也不应该把教师当作真理的化身。“授业”应该指教师向学生传授“业”,而不是向学生传授“道”。教师  相似文献   

11.
胡慧明 《江西教育》2005,(10):20-20
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既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既要传授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为此,我认为应达到“六性”:  相似文献   

12.
ASK(问),是学习者字典中最基本的词汇。 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很少提问题。为什么学生很少提问题? 首先是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尊”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从”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需要学生随时提问题。在课堂上从来不见有学生说个“不”字。当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想法或答案与老师不一致时,在“老师总是对的”或“学生必须遵从老师”等等观念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植根于人文精神。人文中国,礼仪之邦,自有其人文精神在;灿烂文学,自古以来,自有其人文精神在。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又要“育人”、“传道”和“解惑”。  相似文献   

15.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就把传道放在首位,时至今日,我们的学校教育同样不能仅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成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训能”,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训能。一般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其结果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依赖性强,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显然没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18.
观点     
《福建教育》2007,(6):4-4
【刘良华: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解惑。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授业”与“传道”、“传知”与“育人”紧密结合和渗透,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外国文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