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收藏的中国古代图书文献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庆 《图书馆》1994,(6):77-78
美国收藏的中国古代图书文献述略王云庆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举世瞩目,而代表文化成就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据世界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拉脱雷特教授估计:在19世纪末,中国的图书文献已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出版物的总数。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的古文献资料大...  相似文献   

2.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典籍是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渠道和表现形式。典籍的收藏是一个民族,尤其是藏书家的文化自觉。文章从藏书的文化地位、文化理念、文化品位和藏书的地理变迁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新纯 《北京档案》2005,(11):12-15
中国现存的历史档案有3000余万卷之巨,由档案转化而来的古籍则数不胜数。如此多的献典籍历尽沧桑而流传至今,主观上与我国历代统冶都十分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有关,客观上与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不无关系。我国古代的档案保护技术从总体上说比较发达,内容也很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有害生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印刷术诞生的圣地,也是历史上书籍和文献累积最丰富的国家,文化发祥源远流长。但大量珍贵的典籍,尤其是最早的写本、印本和拓本却存藏在国外。这些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本古籍,至今未被好好研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献作用,造成后人整理研究上的困难。国内收藏部分,我国学者已编印了各种目录或索引,其有功于后人至大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出版,标志着我国古籍整理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外所藏古籍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存藏在国外的古籍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不包括这部分的古籍,就不能反映中国现存文化遗产的全貌。因此,当务之急是了解国外收藏中国珍本秘籍的状况。这不仅能补充国内收藏和研究的不足,更可提供信息,作为研究者的指南。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报道,对国外收藏中国典籍的状况作一粗略的归纳和概要介绍。收藏较少或有特藏的图书馆则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极为宏富,灿似珍珠,当中流散海外的数量相当庞大。据我国学者初步统计,中国图书典籍被英、法、美、日、俄等2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海外收藏的中华典籍近百万册。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高度重视,使流散海外的典籍陆续回归祖国。据"十三五"中的古籍出版规划,如何让海外珍稀典籍回归,予以再生性保护,从而延续中华文明之根,是当前传统文化版权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自发明和使用书契文字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了。标志文明的文献典籍的积累、收藏、使用和流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属于宫廷官府的国家藏书。二、是私家个人藏书。兰、为书院、寺观等藏书。本文拟对私人藏书略加论述。私人藏书家的分类评价中国私家藏书的历史,就文献记载所见,最早的要算是周代的惠施了。《庄子、天下篇》说他“共书五车”。据说稍后的苏秦也有可观的收藏。到了汉代、私人藏书家就屈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工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下启元朝的时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科技空前繁荣。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宋代的档案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皇帝档案库的出现是宋朝在档案管理机构方面的创新,宋真宗建立的龙图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档案库,也就是皇帝私人的图书馆,其中不仅收藏了太祖太宗的御制御集,还藏有丰富的图书典籍和珍奇异宝。它的建立,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古籍的收藏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典籍文化丰富多彩,本文结夸实际.指出图书馆应重视古籍的收藏,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使其得到克分利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桂芬 《兰台世界》2012,(12):78-79
隋唐时期,皇家藏书数量十分可观,在我国古代图书典籍收藏整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以隋唐为例,对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收藏整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图书典籍搜集整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4,(12):68-69
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上下卷) 冯骥才 主编 青岛出版社 9787543696327 2013-09 3980.00 此次田野普查,不单所获珍品甚多,还邀请俄罗斯院士李福清先生和日本中国文化学者三山陵女士,分别从两国各人博物馆的中国年画藏品中甄选精华。其中日本各博物馆关于清代早期姑苏版年画的收藏,俄罗斯各博物馆关于清末民初中国各地年画的收藏,都是首次披露于世,  相似文献   

15.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析了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入探究中国陶瓷典籍的西译给中西陶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中国陶瓷典籍外译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考证了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俄罗斯收藏出版中国著作物的情况,分析了该历史时期俄罗斯收藏出版中国著作物的特点,探讨了该时期俄罗斯收藏出版中国著作物与对华政治意图的关系,并建议加强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外民族古代典籍版本的购藏与出版.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图书馆历史起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早期的图书形态和早期的图书收藏两个方面,对中国图书馆的历史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流失海外档案追索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19世纪40年代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文博机构中收藏着包括档案在内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不下百万件,这还不包括国外私人收藏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数量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流失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促使流失国外的历史档案文献的回归应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笔者试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基因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模式和认知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融合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将中华元典的文化基因注入当代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讲述典籍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赵世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和藏书家.建国初年他不仅无私将珍贵典籍<金石录>献给国家,还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籍倾囊献给国家图书馆;其藏书思想也颇为开明和有特色,这些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