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曾说:"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婉约派中最恰当的代表人。"能得到这么高评价的,唯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位旷世才女,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情意绵绵,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她才调绝伦,  相似文献   

2.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63-65,104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7,(1):34-40
张惠言论词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风骚"的情感内涵为本原,以诗教思想为依托,讲求"意内言外"的论词方法,注重词的意格,追求"雅正"的品格,阐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词学经典观。从"意内言外"出发,以张惠言词作评点为例,分析其论词原则和方法,总结张惠言在重塑词学经典观过程中形成的词体、词法、词学批评观,由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张惠言的词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以其柔婉隽永的词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并以此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其词作中渲染出的万种情丝和臻于化境的艺术特色,与其妙用各种修辞紧密相连,达到了后世之人难于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金苏琪 《文教资料》2009,(23):11-13
李之仪是生活于北宋中后期的苏门文人,著有<姑溪词>一卷,<全宋词>录有其词94首.本文试从其词作的体制工法入手,考察用字(词)、用句、用韵和作法等情况,并由此来体味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得出李之仪词作中的情感呈多元化的表达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慈铭词学思想与创作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学者,也是同治时期颇具风骨的词家.李慈铭的词学批评涉及到清代词学中一些核心论题:其一为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他推崇唐五代北宋词,对南宋词人,尤其是姜夔颇多批评,并直接影响到胡适<词选>的论词观念;其二是对词人性情与学养关系的讨论,在清代词学批评中,浙西词派重视格调之醇雅,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胸襟学养,但却忽视性情之抒写,纳兰性德、郭麐等虽倡导性灵,但却忽略学养,各有偏至.因此,李慈铭提出根植学养与独抒性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词学意义.他的创作实践了其论词主情、独抒性灵的思想,或写漂泊之苦,或咏家园之思,或感慨时事,均能将胸襟与识见、性情与学养完美结合,颇具风骨.因此,对李慈铭的词学思想与创作进行探讨,对学界更为细微地观察晚清词坛创作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8.
雅俗之辨是词学批评史上一项重要论题。北宋前中期的雅俗之辨作为整个词学雅俗论的先声,对后世词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廓清了对词体的认识,使词的发展回归到了文学本身。  相似文献   

9.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44-44,45,46,51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借以反映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略论孙麟趾的词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词学理论往往重于赏析 ,关于词的创作很少论述。清代词论家孙麟趾则立足于词的特殊体性 ,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从立意、技法、字声三个方面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词学理论主张。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词学理论 ,对于指导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我国的词学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12.
北宋文人延续了花间词人“诗庄词媚”的词学观念,以婉约为正宗的主流创作思想在词学批评领域的集中反映便是诗词分体意识的逐步加强,和对传统词风的维护与坚守。虽然一代文豪苏轼力主词之诗化,开创豪放向上一派。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理论认可。  相似文献   

13.
明清易代之际,云间词派大放光明,一扫明词尘俗卑靡之意格,抒写身世零落之感、家国沦亡之悲,沉雄凄丽,意内言外,大大提高了词的审美品格。云间词派坚守南唐、北宋词的路数,托兴深微,又胎息传奇笔法,开启了清词中兴之局,可称明清词运的转捩点,为清词中兴赢得了契机,但词学上的复古主义、教条主义也给清词带来了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末易代之际,云间词派大放光明,一扫明词尘俗卑靡之意格,抒写身世零落之感,家国沦亡之悲,沉雄凄丽,意内言外,大大提高了词的审美品格。云间词派坚守南唐北宋词的路数,托兴深微,又胎息传奇笔法,开启了清词中兴之局,可称明清词运的转捩点。云间词派诚为清词中兴赢得了契机,但词学上的复古主义、教条主义也对清词流变带来了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初词坛婉约称尊,到元祐时期,婉约词的地位开始松动,出现了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律与出律;一是婉约与豪放;一是言情与言志。元祐词人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并不是为了彻底颠覆婉约词的地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词以新的内涵,形成了兼融并蓄的本色观。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是一个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等的“全才”人物。历来人们评价她,往往只重视她的词作,而忽视了她的诗歌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出的只是她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歌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她性格的另一方面英雄气质和爱国激情。诗中表现出的进步的思想,宽广的胸襟,超人的见识无愧“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有许多充满“愁”和“泪”的词篇,这类词篇,在内容上,前后期有所不同.与北宋婉约派词人、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相比,也有所不同,并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9.
杨宏 《天中学刊》2014,(4):85-89
北宋中期诗坛上出现了一位被梅尧臣、郑獬、刘挚等人誉为“李白后身”“谪仙后身”的诗人——郭祥正,他不仅积极参与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非常喜欢与他人探讨研究诗歌理论,这些诗学理论散见于其所创作的近200首诗歌当中,涉及诗歌本源、思维创作、语言技巧等诸多方面,是宋代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