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时候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身教对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行动能在学生的行动中反映出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的影响。随着学生分辨是非能力的增强,对教师好的仪表、举止,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在贯彻课堂常规中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胶鞋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身穿运动服美观大方,仪表整洁,就会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一种朝气蓬勃,有美的感觉。学生认识到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既轻便又美观,很自然地就会照教师的要求做。反之,学生不能按要求做,是因为你言行不一致,学生不信服。教师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一、预设是关键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在授课前,教师应充分预设,找准难点,逐个突破,从而将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辽宁李丽老师指出,"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重备课、明教法、重  相似文献   

3.
<正>一、严严谨的管理、严格的要求,严明的课堂组织纪律,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是一个"严"字穿插于全课堂。如体育课的常规集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站队习惯,规定在三次哨音后集合好队伍,并做到快、静、  相似文献   

4.
<正>一、准确把握"体罚""惩戒"与"奖励"的内涵(一)"体罚""体罚"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辱骂、惩罚、殴打或者变相殴打学生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江苏张卫老师举例:在体育课堂中站队时,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直接让学生离开课堂,然后辱骂、殴打学生,这种行为就属于体罚。"体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前预设"惩戒"的渗透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惩戒"教育的运用教师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清晰、准确地预设:1.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如,集合站队时不遵守课堂常规,练习时不服从指挥,使用场地器材时争抢等不文明行为。2.对于"惩戒"措施的选择,是严肃的口头批评说教,是眼神或肢体动作提醒,还是辅以身体素质练习,措施要合理得当。3.分析学情,哪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  相似文献   

6.
在新生到校的第一次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总要讲述课堂常规。常用的教法是 :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具有强制性、一贯性和教育性。它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然后就是讲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要求学生怎样做 ,不这样做 ,就违反了那些课堂常规 ,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为了节约时间 ,体育教师们很少讲常规中对教师的要求(认为教师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和这样做的作用及不这样做可能出现的危害。于是学生就会认为 ,“课堂常规”就是要我们穿运动鞋、运动服 ;要我们规规矩矩 ,不准乱说乱…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5,(3):32-33
<正>跨入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新的学科要求,使初一新生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能马上融入新的生活中。但此时,由于学生对教师、同学和课堂的"陌生",往往会抑制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要想初一新生顺利融入体育课堂,教师除了做好一般课堂常规外,还应在体育课开始部分做好"六要"。一、严——常规要求要严格有一次,我为了到办公室拿哨子和名册,上课迟到了两分钟。然后,我急匆匆来到上课的班级,说明了迟到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年级新生队伍集合时,曾经遇到新生怎样都记不住自己站位的尴尬,也常常目睹其他教师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集合时的忙乱与无奈,针对这些情况,通过思考并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通过进行"室内点名小游戏",对帮助学生快速集合整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一年级新生排队难的大问题,为在室外上体育课顺利的排队集合作好铺垫。在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初期,当他们关于小学的一切常规要求都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敏感",学生会透过体育教师对"中超"、"英超"等国内外赛事的了解程度,判别教师是否能融入他们的球迷阵营;第二,"势利",如果教师的运动水平不及他们,学生马上会对教师"另眼相看",认为教师没有"水平",甚至会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学离不开教师。而体育教师每堂体育课都要发号施令,即运用“口令”组织学生、教育学生,训练学生。“口令”运用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个体育教师“口令”运用的水平,实际上是组织能力,业务水平的体现和标志。它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一事"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学生从课间到上课时注意力的转换问题。一般要求学生在上课前1分钟就要集合完毕,教师精讲一个时长2分钟左右的励志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开始采用该方法时,一些学生还会窃窃私语、左顾右盼;两个月后,学生逐渐地喜欢上教师的"课前一事"这种方法,并开始能够认真聆听教师所讲的故事,还有学生会在课前就来询问今天讲什么故事,甚至有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知识和观念的传授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构建有效课堂.小学体育有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在有效课堂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小学体育教师对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素养存在的不足,并在构建小学体育有效课堂的背景下提出了对体育教师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定的基础呢?笔者基于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得出以下五点建议:一、积极向上,公平公正一名充满正能量、恪守职责、公平公正的教师是建立良师益友关系的关键,不仅会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提高,而且也会带给学生长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教师习惯性地提问或表扬有限的几名学生,或经常找一些和自己"较为亲近的学生"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实验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工业大学跆拳道课采用"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五个基本结论:(1)"启发式"教学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也优于常规的"注入式"教学;(2)"启发式"教学在沈阳工业大学跆拳道技术课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启发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4)"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5)"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文章针对结论提出五点建议:(1)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2)体育教师要积极广泛探索现代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3)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在课上多动脑,多想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4)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去练习;(5)体育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沟通,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随时去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最多的手段之一,也是与学生零距离沟通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这种普适性的能力,笔者从"讲"、"析"、"示"、"行"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解析。一、"讲"体育教学中对各个动作、技术、战术等的讲解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每次看到关于"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报道,心就会被刺痛。为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笔者通过实施课堂"三变"策略,提升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一、变教学模式过去,笔者总是按部就班地上体育课,课上又是讲解,又是示范,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却兴味索然,教学效果不佳。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困惑,笔者走进学生,与他们交流,从学生们那里笔者找到了答案,原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教授的实施者,同时有不可回避的承担着课堂的安全预防,纪律约束,对学生个体行为监管的职责。体育教师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既有课前的预设,又有课中的精彩生成,但同时又会受到偶发事件的影响,课堂“冲突”就是如此,由于事出有因,如果体育教师化解不当,不能公平、公正处理事件,诱因这根导火索引发的“冲突”不仅会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而且严重时会“伤”及学生或老师,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初入一年级的新生对队列还模糊不清,因此在集合时,不知如何站队,做不到快、静、齐,同时也易浪费课堂有效时间。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集合快、静、齐的方法。此方法简单、实用,缩短队列练习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吴健 《体育教学》2014,(11):48-49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精讲"。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堂教学"精讲"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了"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内容要求,以提升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质量,针对性地分析了课堂"精讲"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场面乱、学生不听教师指挥等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调控能力。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事件有意识地把握、引导、调整和控制。课堂调控不是把课堂死死地控制在教师的手里,也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是让课堂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是要求教师要注意运用有效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