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儿童作为研究者"打破了过去儿童在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尊重儿童作为社会行为者和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儿童视角研究儿童问题。儿童参与或领导研究能够增加儿童活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拓宽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性和开放程度,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这种新兴的研究取向帮助儿童在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创造与发明等学习品质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了独特契机。  相似文献   

2.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预防、发现、干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在以家庭为依托进行的矫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干预理念及参与程度对干预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调查、测验、观察等研究方法,描述、评估小乐的情绪与行为异常,并进一步分析诱因,探寻小乐母亲的早期干预策略对小乐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为家长参与儿童的干预矫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儿童权益运动的发展和新儿童社会学的兴起,儿童日益被视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和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将儿童视为被动的调研对象的传统做法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将儿童视作研究的合作者、参与者甚至发起者的儿童参与式研究范式日渐受到认可和采用。英国女王大学儿童权利中心负责人劳拉·兰迪发起一项儿童参与式研究,设计了研究过程中儿童顾问小组(CRAG)的建立、儿童参与能力的构建以及儿童在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选取、研究数据注释和研究成果呈现六个进程中的参与,自始至终保障了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而这类研究方法要能够成功为我国所用,需要认识儿童参与式研究的价值、重构研究中成人和儿童的关系、避免儿童参与的形式化和幼稚化、结合国情进行儿童参与式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儿童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基础。一个世纪以来,儿童教育学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心理学在整体地认识儿童的精神成长这一问题上存在方法论局限。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属于对儿童成长过程的总体研究。它将儿童视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尝试在哲学、生物学、人类学、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中,顺着个体精神现象发生的逻辑,采取生物学—现象学的发生学取向,从种系进化与个体发展的连续进程来探讨儿童的精神成长,呈现个体精神发生的内在潜能和自然的步骤、发展的内在自组织机制、环境条件以及现实的发展形态。这一问题是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原点问题,对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将会影响到各学科领域儿童研究的立场、问题、方法,并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层面孕育总体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而影响在儿童教育实践中参与起作用的全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是儿童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日益重视对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干预与训练。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研究的三个新特点、影响因素综合化趋势及其干预课程形成趋势进行了述评,并对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这一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一些不足和有待深入之处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对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教育问题应更多地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教育等后天因素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儿童青少年参与与其相关的教育决策,随着儿童权益运动的兴起而发展,伴随着对儿童青少年认知的转变、学校改进运动的实证研究和公民教育的实践需求而逐渐发展,形成了以Rudduck参与阶梯模式、Lundy公约解析模式为代表的参与范式,并在传统社会调研基础上积累起针对儿童青少年参与的技巧、策略和注意事项,其应用领域包括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学校教育和家庭事务,为我国提供了观念转变、政策制定、模式探索、人员培训和研究深化等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有效手段。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态度尤为关键,家长的态度和信心在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据相关实证研究和论文资料显示,家长参与仍存在缺乏专业指导、作用范围有限、以及影响家庭整体生活质量等难题。有鉴于此,本文从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家长参与的优势、困境、发展策略以及反思与小结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探讨了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的参与的发展策略,以期帮助相关家长更有效地参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策略的选择、使用直接决定了儿童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本介绍了西方儿童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儿童策略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以河内塔实验的改进和微观发生法的使用为例阐明了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在该领域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30年代起,心理学界开始研究儿童社会技能的问题。到80年代,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逐渐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的概念、类型、策略运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儿童选择策略的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照听觉口语法对家长指导和训练的原则,评估家长深度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各方面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家长指导方略,促进家长深度参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方法:采用《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中首堂评估表,对30名受助于刚开机的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儿童家长进行家长的教育能力评估。结果:家长在深度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教育能力中,在家长与孩子互动与游戏、家长参与课堂表现、资料收集能力上,大部分家长为被动,缺乏幼儿发展的认知及阅读习惯培养意识,家长对技巧的学习均要多次引导并且对孩子的敏感度较低,但是家长普遍对刚开机的听障儿童期望值很高。分析影响家长建立适宜期望值的因素有:缺乏对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客观认识、在教师对听障儿童的评估中家长参与意识薄弱。结论:刚开机进行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家长未能真正了解孩子听能、语言、说话、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实际水平,过高且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会影响适宜听障儿童个体发展的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针对家长参与康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