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材简介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选择水平二阶段四年级部分,以《投掷》单元《原地肩上投掷》第4次课为主教材,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原地肩上投掷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和练习投掷中出手角度和力度问题,为下一水平  相似文献   

2.
原地侧向上步单手肩上掷远(以下简称原地侧向掷远)是北京版五年级体育投掷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提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安全意识。但由于原地侧向掷远时是一个完整连贯的用力过程,以及比较抽象的出手角度和最后用力问题较难理解,且练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3.
<正>一、案例描述在二年级篮球原地运球复习课中,笔者和以往一样先让学生练习原地运球,然后再学习向前直线运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连续两三节原地运球课  相似文献   

4.
<正>一、有趣味的身体练习是前提有趣的身体练习,往往与有趣的器材、背景音乐、充满童趣的教师等相关。如,二年级《攀爬与爬越:攀登绳架》一课中,执教教师设置了多种有趣的身体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愉悦感。其兴趣化的着力点在于用欢快的音乐作为练习背景,采用多样的、学生一看就能练习也乐于练习的器材,选择组合式的、富有趣味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分组中、相互交叉中循环练习。再如,五年级《投掷:交叉步投掷》一课中,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教学中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一般是从一个单元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而本期研讨,则是以"感知身体"为主线,根据教材并结合运动要素技能轮,设计了以水平二(三年级)为教学对象,以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为教学内容的单元计划。操作技能是一类操作或控制诸如棒、球等物体的动作技能。它包括投掷、接球、踢球、挥击等一系列动作技能。而投掷是  相似文献   

6.
投掷运动是表现人体力量和协调性的体育运动,通过经常性练习,可以使人体肌肉发达,力量增强,改善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效地发展肩臂、躯干和腿部等肌肉力量,增强爆发力,提高投掷能力。同时,通过投掷项目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投掷练习的主要内容,是北京市过程性评价的测试内容之一,也是初中体育考试的选择项目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  相似文献   

7.
<正>在今年全区优质课评比中,笔者讲授的是三年级(水平二)《原地交换脚跳绳》一课。在完成了徒手交换脚跳示范讲解练习后,学生们开始自由尝试进行跳绳学习,笔者进行巡回指导,帮助释难答疑。然而,这时有几个学生却没有练习原地交换脚跳绳,而是采用了并脚跳的方法在练习跳绳。  相似文献   

8.
陈利军 《体育世界》2014,(12):108-109
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投掷项目,在练习和体质测试中往往见到不少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再加上没有正确掌握实心球投掷技巧,成绩不是那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呢?通过为期9年(3个循环教学)对我校学生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教学研究、训练实践中摸索出一点体会,并进行本研究,得出结论:1)反弓训练是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教学的基础,他能够保证以后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操作的可行性也让学生对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有个准确的切入点,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投掷实心球兴趣与能力。2)根据人体肌肉用力特点和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投掷工作原理,从学生了的视角给出了一些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超越器械形成满弓的训练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 有效地练习手段可以使学生较快、稳定、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我在多年的投掷教学中,发现抗阻力练习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抗阻力练习符合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它可以限制局部动作,造成其它运动器官的主动超前动作。例如,限制上体动作,使下肢动作主动形成超越器械。其次,投掷练习属于非周期性的爆发用力投掷器械的技术项目。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基本上都在一定的有效做功距离内完成。所以,使用抗阻力练习解决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认识技能迁移的基本类型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运动技能对学习新运动技能的影响和作用,动作迁移理论经过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运动迁移""两侧性运动迁移"和"运动——运动迁移"3类。其中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的为负迁移。在三年级侧向投掷垒球教学中,运用口诀"蹬—转—挥"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协调用力、感知身体连贯动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利用动作口诀能够使隐性的技能显性化,  相似文献   

11.
<正>运球技术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小学生专注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而技术教学又需要反复地练习,容易使学生在学练一段时间后失去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练习,利用富有挑战性的小游戏,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下面以二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一课为例与大  相似文献   

12.
<正>在本次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研讨活动中,笔者代表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水平三投掷单元第二课时《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课堂展示。课堂上,笔者在传统投掷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科学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得到了展现,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进行了点评,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三维度"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观课回顾《趣味迎面接力跑》一课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小游戏贯穿于课的始末。从热身"找朋友"、"模仿练习"到主教材的"学习迎面接力",到最后游戏"红黄旗",每一个环节中,都很好贯彻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静下来听教师讲课;二是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这种游戏式的组织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低年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是以喜羊  相似文献   

14.
<正> 本体感觉对形成运动技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如果没有本体感觉,就不可能形成运动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和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那么能不能先有正确的本体感觉,而后带着这种感觉去学习呢?带着这种设想,我们做了如下实验。教学项目为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42名男生,将其随机分成两班,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两班年龄相仿,投掷基础大致相同。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方法相同,不同的只是实验班增加了本体感觉提示。提示内容如下(以右手投掷为例): 1.推墙:随着双臂的推动,人不自觉地产生后倒。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的投掷垒球的教学和训练中,可用板羽球、羽毛球作辅助练习。这两种球重量轻,飞行慢,练习时手持球托投掷。小学生力量差,用它进行“超越器械”投掷练习时不太费力,便于学习体会“鞭打”,“拨指”等投掷技术要领。在实施中可进行原地的面对面的投掷练习,也可以用于助跑投掷练习,可以增加练习密度,加大课的运动量,由于板羽球、羽毛球飞行慢、在空间滞留的时间较长,也便于教师和学生观察和校正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少高等学校从二、三年级开始开设专项提高课。顾名思义,专项提高课当然要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然而,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从理论上来说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不矛盾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处理不好,在练习内容、练习密度和练习时间的安排上,都会产生许多矛盾,因而,不仅影响了学生体质的增强,而且也  相似文献   

17.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本着寻求适合儿童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开发与运用器材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一(二年级)"趣味投掷"教学单元。本课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体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抛投(竖抛与横抛)方法和用力原理,提高抛投技术的运用能力及对运动物体的判断能力,并懂得安全、有序地进行投掷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也曾为此而烦恼,后经多方请教,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觉得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1.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投掷练习中易犯的错误——不能全身协调用力,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堂实例呈现在一次体育教学的课例研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执教了一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课。该教师以投掷足球门上悬挂排球的方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见图1),球通过铁环和网兜与球门横梁连接,以此纠正学生的出手点低和出手角度偏小的问题。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二、存在的问题从现场情况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讲解与示范,是一方传递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的双边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笔者以一节"原地侧向投掷沙包"校内研讨课为例,剖析二者的协调运用。一、利用示范诠释讲解的内涵(一)片段一1.片段背景:学生体验了沙包的各种掷法(投、抛、扔等)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