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由网民创造的、在网上流行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涉及了现代生活的很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同时,它的更新十分迅速,大量网络新词随时涌现。网络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映了中国最新社会动态和文化走向,受到年轻人的频频使用。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和翻译,可以使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同步更新,了解当今社会的潮流和变化,加深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本文对韩语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该分析使韩语学习者能够从社会文化层面更好地理解韩语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4.
以虚拟交往中使用的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的网络语言的内容、形式、特点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探讨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受网络及网络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文化。因此,理解网络语言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相似文献   

5.
从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呈现出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渗透和融合、文化创新和世俗化等现象,反映出大众相对自由交流和平等参与的心理满足,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等社会心理,是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化产物。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呈现出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渗透和融合、文化创新和世俗化等现象,反映出大众相对自由交流和平等参与的心理满足,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等社会心理,是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个性签名的类型及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研究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网络中的个性签名丰富多彩,反映出网民的不同的思想、心情等,透过个性签名折射出当代网民的文化心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的积极使用者,又是网络语言的重要主体。文章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状况和认知态度,分析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进一步平民化,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对我们的生活和传统媒体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是一种基于后现代文化的审美范式,网络语言总的倾向表现为后现代性,新词新语也表现出这种特征.这一根本属性又集中体现在符号化、数字化、随意化、口语化、方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中西方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别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无声语言。色彩是刺激视觉最巧妙、最敏感、最敏锐的语言。由于感知的生理机制不同,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种色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使色彩所蕴涵的意义产生差异。在各种语言词汇里有大量的色彩词,除了表达色彩之外,它们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探讨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并重的问题,并以文山州人文资源为例,探讨了几种开发本土英语专业教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阎连科后期创作的小说进行研究,发现其创作的语言风格具有唱词式语言带来的音乐美,诗性语言营造的形式美,四字词语表意简洁而又精准等特点。借用"套盒"来形容阎连科后期小说语言组织上的特点,其语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来自民间文化的方言和戏曲以及当时文学界的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第五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为例,从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理论出发,以语言使用和文化转向为切入点,论述国内当前会展资料英译在语法句法、表达地道、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会展资料的特点为其英译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普及,女性在网络新闻中的身影日益忙碌,她们于其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搜狐、新浪、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五大网站在2013年12月4日这一天的日点击排行前10的新闻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栏目、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三个角度试以分析,管中窥豹:在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合谋中,女性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心灵与身体分离的物化物,身体日益泛滥,主体意识淡薄,逐步沦为欲望的客体。  相似文献   

16.
东干人是19世纪从中国迁至俄境的中国回族后裔。在苏维埃时期义务教育政策及民族语言文字等政策的支持下,东干人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东干人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族语言、教育、文化传承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发展范式: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利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和移动网络的层层深入早已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自身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改变。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内容、对象、主体还有环境等方面与传统媒体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这使得网络艺术也增加了多种形式交叉、多类信息构建、多个领域散播、能对话、个人地位增加和虚拟化等新特陛。  相似文献   

18.
英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当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 ,会采用一些技巧使难听的话变得委婉一些以满足他人的心理需要。这样 ,委婉语就应运而生了。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这篇文章分析了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 ,并提出委婉语的消长也是英语语言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陪义在产生的过程中也烙下了其民族性的特点。通过对部分英汉词义中陪义的民族性进行分析,发现英汉词义中陪义的民族性显著,反映了民族间历史典故、宗教文化、思想观念、经济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探讨几个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吗?为什么要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有哪些?最后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