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和热爱。近几年来,网络语言不仅停留在虚拟的网络中,而且频频出现在电视、广播、期刊报纸上。它具有互动化,便捷化,形象化等特点。虽然网络语言有自己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网络语言是健康向上的,对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网络语言文化的概念、特点着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参与、关注、认同,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群体特点相符合,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和话语诉求倾向,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沟通意识。高校舆情管理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网络行为,培育"舆论领袖",建立健全舆情危机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不同语言和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语言体系。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太青睐中规中矩的传统语言,创造、使用和传播了大多数网络语言,是推动网络流行语泛化的主要群体。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全面、客观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原因,因势利导,不断强化网络话语权,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建设,将有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网络语言的流行,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带来影响,为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基于此,需客观分析网络语言,深入了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主动抢占网络阵地,推动承载社会责任感的网络语言,用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端正大学生网络语言行为,为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网络语言和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形象性、粗俗性等特点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也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进行引导和规范,是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生活实态。以网络语言活动为视点,探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活动类型、网络语言使用中的语言形式特点、交际主题、语言功能及语言态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生活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以期能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创新性、随意性、简约性、容错性等特点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日常语言的交流与表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进行引导和规范,是当前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语文教学应该认真研究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甄别、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的网络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的流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给他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利用网络语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增强与大学生沟通的效果,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高校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健全网络语言信息分析与监测机制,可以有效应对网络语言的流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和规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今时代,网络语言深受大学生青睐,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和传播着。大学生是网络语言的创造及运用主体。大学生网络语言主要有纯数字型、纯字母型、字母加数字型、符号组合型、语义转换型等多种类型,它具有混杂性、简洁性、形象性、直观性、模糊性等特点。我们对网络语言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0.
在短短几十年中,互联网已经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生存方式。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已有问卷,结合和开放式调查所获资料,构建了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的维度,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量表",初步揭示了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发展特点,考察了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与传统语言规范有明显不同的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运用愈发广泛,逐渐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加上互联网监督难度较大,使得网络语言失范现象频发,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来对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语言的优劣进行辨别,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体系,该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力非常高,深受大学生的认可,但是这种影响并非绝对的积极影响,因为网络文化的复杂性使得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兼具消极方面,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渗透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83-85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快餐文化盛行,网络语言因其风趣幽默、通俗直白的特点成为当下的文化潮流,众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趋之若鹜。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大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使用者、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的角色,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群体的流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本文对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青少年网民是网络语言使用的主体,对他们的网络语言进行调查具有现实和理论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类型,对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应当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传播思想的载体。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研究大学生在网络语言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客观而全面地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弊,有效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审视、反思、批判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创新现代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5):25-26
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了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现状,同时探讨了网络语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如何通过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吉林省高校的215名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用动机是高校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中最主要的形式,表达情绪的倾向并不高,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年龄、年级、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高校学生虽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但缺乏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年龄、年级和性别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对后者有着75.2%的解释力。基于此,高校学生在日常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可以通过刺激实用动机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霸权语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便捷性和趣味性,深受许多网民喜欢。但作为知识的载体,网络语言也包含了话语权的争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话语霸权,具体体现为网络语言使用群体的小众特性、互联网信息主体来源的西化特性以及网络语言传播的议程设置特性等三个方面。结合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加强网络现象与规律研究等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营造健康的网络文明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