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加强口述历史资源采集,为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持。论文概述了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情况,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思考策略:重视理论研究,强化口述历史教育服务;加强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口述历史工作;强化标准建设,重视口述资源推广;拓宽资金渠道,加快专业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义  张渝珩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145-151
[目的/意义]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口述文献采集工作,提升我国图书馆口述文献利用服务水平。[方法/过程]通过网络、文献、邮件等方式,对美国国会图书馆下属的美国民俗生活中心进行全面调研,对其开展的退伍军人历史、职业民俗、民权口述历史调查和洛马克斯家族等典型项目进行介绍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中心开展口述文献采集与利用的经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认为,该中心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探索多元化采集模式、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设立各种基金与倡导捐款、尊重参与者合法权益等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的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始于19世纪70年代,比现代口述历史诞生标志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1948年)早了半个多世纪。其口述资料的采集与收藏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80年代的"班克罗夫特口述"阶段;1953年至今的复兴阶段。"班克罗夫特口述"推动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兴起,而图书馆在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提供利用方面的各项举措,如成立"图书馆之友"俱乐部、设立"磁带捐献中心",以及对访谈抄本的"批判式利用"等,对当今从事口述资料收藏的图书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图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网络生态环境逐渐成熟的当前,为提升我国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的能力,文章在介绍美国口述历史档案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网络、邮件和文献等调研方式对美国几个具有典型性和较大影响力的口述历史机构进行考察,介绍其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式,并尝试分析总结其特点与经验,以期提供些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英美口述历史协会制定的涉及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著作权保护的两项指南进行分析,从法律与伦理的视角考察了英美在口述档案采集、整理、保管与提供利用等环节中保护著作权的具体做法并归纳其特点,最后提出英美口述档案著作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冕  王鹏 《图书馆》2024,(3):33-38
文章通过文献、网络、邮件、电话等方式对中美口述历史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现状进行调研,从培养环境、培养机构、培养方式、培养范围和培养师资等维度对中美口述历史人才培养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了中美口述历史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文章借鉴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经验,从参与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成立口述历史教育联盟、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发挥图书馆实践平台优势和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哥伦比亚口述历史中心是世界口述历史研究的标杆机构,通过对其进行详细调研分析,为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过程]通过对哥伦比亚口述历史中心的3个主要网站及相关文献的调研,对其岗位设置与人员职能、资源建设与加工组织、资源存档与使用、教育培训与跨学科合作、资金来源与调查研究5个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结果/结论]调查发现,哥伦比亚口述历史中心具有注重分工与专业背景、广泛开展跨学科合作、重视教育教学、藏教研分离4个方面的特点。从图书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4点启示:培养人才,建设专业团队;拓展选题范围,进行跨学科合作;积极参与,搭建课程体系;分解职能,实现分离管理。  相似文献   

8.
口述历史为图书馆馆史的撰写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素材,具有丰富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细节、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弥补文本文献的不足、反映口述者的认知价值等作用。然而,口述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对比考证后才能加以利用。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包括3个层次:展现事件或人物的"实况";恢复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其理念和价值取向置于今天的价值取向下审视。因此,馆史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应要求口述者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回顾了口述历史的渊源,分析说明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指出重视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挽救历史资料,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史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综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丝绸老专家口述档案采集实践,从概念、价值、规范等理论源头对口述档案采集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更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口述档案定义,分析了口述档案及采集工作的特殊价值,以及规范性操作在实践中所包含的两层含义。最后,文章指出,当现有理论不足以指导实践时,应该反思理论,给予"新生事物"相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口述档案”一词的来源出发,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口述档案”一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口述档案产生的领域、口述档案的形态、口述档案的来源、口述档案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所下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有关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与合法性的质疑进行了辨析,进一步阐明档案的本质属性应是历史记录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苏北人民医院为例,从制度构建、团队建设、技术支撑和开放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医院口述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初步实践,分析医院口述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医院口述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路径,以此提升医院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是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入手,以京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及推广策略,包括争取政府更大支持、提升重视程度、实施项目制、加大强宣传力度,以及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等,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方向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编目工作"查找"和"聚合"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紧要性和迫切性,并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基本现状。然后分析了口述档案与传统印刷资源相比较,其编目工作的独特之处,比如载体形态多元、没有现成的规则可以独立适用、著录信息源获取难度大、需要进行"前端控制"等。最后,从指导工作实际出发,给出了不同层级口述档案的著录方式和主要款目。  相似文献   

15.
以图书馆与信息科学领域中口述历史研究日益增长为背景,文章梳理了作为学科分支、方法论及服务项目三种内涵下的口述历史概念及其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图书馆与信息科学视野下的口述历史无论在研究或工作层面都颇具想象力,相关的学人可通过构筑内部的口述历史传统、借由相邻的研究或课程推进对口述历史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以及系统梳理最佳实践与操作案例等方式来推进口述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韦桥明 《兰台世界》2016,(10):32-35
资金是口述项目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没有充足的资金,项目进程将会陷入停滞甚至无法开展。文章就53个美国科技领域口述档案采集项目的出资方进行研究,试图疏通该类口述项目的资金途径,并为口述档案的实施主体寻求资金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口述历史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书籍出版的新模式——口述出版.笔者认为市场的需要、出版行业职业化的团队及口述史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口述出版模式的产生具有可能性,并分析了口述出版模式的运营流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口述出版在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卢钰 《档案与建设》2016,(11):14-16
口述历史档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档案实践方式,也逐渐成了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有着深刻影响力.文章在分析口述历史档案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及梳理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口述历史档案真实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回顾国内口述馆史实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展口述馆史资料收集为例,从项目发起原因、工作流程与步骤、社会效益、存在问题等维度探讨口述馆史工作,并提出规范口述馆史工作仪轨、扩大采集对象与范围、重视口述文献开发与利用、鉴证口述史料真伪、关注著作权归属、做好技术与人力保障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