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希良 《新教师》2020,(3):9-10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方面升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法律条文也从七十二条增加到一百三十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共八章五十七条,删减为共七章五十二条。此次修法力度不可谓不大,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主体之一,应当认真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法律法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助力有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的新屏障。  相似文献   

2.
柯常达  陈淑琼 《新教师》2020,(3):12-12,22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的修订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其背后凸显的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毋庸置疑,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法律明晰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更多的是起到兜底作用。因此,除却法律的政策设计和制度要求外,未成年人保护实际上也亟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2020,(3):5-5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与教育工作息息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密切关注,提高法律意识。本专辑呈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有关此次修订的所思所想,希望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温 《宁夏教育》2000,(1):95-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审议通过并于同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已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法》)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厅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就在于这些地方对未成年人具有潜在的危害。许多未成年人正是在这类场所中失足的。因此,远离污染源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审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正面临报应主义思潮的挑战。以预防犯罪成效作为修法的主要考量指标不符合我国一贯的保护主义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报应主义思潮的文化心理是成人世界的集体怨恨,理想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应该滤除这种怨恨机制,立足于构建犯罪一级预防,即形成一个集结所有应负责主体,共同反思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和地位合力帮助迷途未成年人实现自我健康成长的保护圈。未来应当在偏差行为分级基础上对未成年人予以分类处遇,立足社会化思维建构教育矫治措施,设计融合性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7.
臧莺 《上海教育》2009,(23):5-5
本刊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总结交流十年来本市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面建立的机制、形成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探讨新形势下预防犯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快形成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互动联动机制,11月12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作为回应型立法的有益探索,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修订版预防法")主要包括一般预防、临界预防、重犯预防三部分。其中,"临界预防"的分级体系、重新犯罪的预防之策等展现了多方力量、多重机制、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未成年人错罪行为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湖南教育》2006,(9):4-4
广州日报报道,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或者出售烟酒。任何人不得要求未成年人为其购买烟酒。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全社会及家庭关注的热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进一步遏止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蔓延的趋势,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是摆在面前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预防对策等,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多年来,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现有的预防对策还不能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在校生犯罪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是通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其确定的义务来体现的.那么,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义务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方向是成为"准未成年人司法法",核心任务在于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分级干预的体系化要求对适用对象和行为进行界定并分类分级,构建性质不同、程度阶梯递进并能覆盖全部对象的措施体系以及在不同的干预措施之间形成一定的转化和互通途径。《修订草案》中缺乏对不予刑事处罚行为的专门规定和缺乏收容性质的机构化处遇措施,属于分级干预体系的重大缺陷,需要通过对收容教养制度的细化、调整并纳入分级干预体系予以填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28日出台并于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详细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主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责任。学校作为预防犯罪的重要主体,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责任,本就此方面作较全面的论述与介绍,试图使学校与老师们明确并认真履行自身的法定职责,达到预防并减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做好早期预防的对策与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不利因素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总量居高不下,其中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仅刑事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的刑事犯罪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达80%以上.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无疑正困扰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既然未成年人现象的产生具有不可逾越性,那么我们的工作当然就不是让所有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销声匿迹,而是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干预,力争将它们减少到最小的数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要构建未成年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