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19世纪末,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各方面摆脱传统的束缚,开始走向现代化。在图书的收藏、阅读、使用、传播方面,延续千年的传统私人藏书楼已不能发挥传播文明,教育民众的作用。在一批官员、学者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由此诞生。陶风楼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在清两江总督端方的支持下,由号称“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著名历史学家、版本学家、藏书家缪荃孙创建,由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柳诒征振兴发展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陶风楼堪称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巡回文库——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的推进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美 《图书馆》2008,(3):45-47
巡回文库又称流动图书馆,具有节约、灵活、方便等特点。其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措施,在普及民众知识、推进平民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巡回文库萌芽于晚清,发展于民国,与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通过导读书目、主题讲座、图书展览和流动书车等服务以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注重民众休闲娱乐功能的发挥是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又一显著特征.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利用矿车送书到家、开设托管文库、向病人和盲人读者大声朗诵等方式来为特殊群体提供延伸服务.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代表作《文明论概略》,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对日本近代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这本书的中译本,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文明论概略》出版,距今已100余年,但是它对世界的探索和对日本的剖析,对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是有参考价值的。福泽被称为日本近代的重要启蒙思想家,我们可以从他的这本代表著作中,窥视他的治学方法,学习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他提出的治国的要领。福泽在《文明论概略》中,阐述了社会文明的涵义,探讨了西方文明与日本文明的来源,并提出了日本文明的发展道路。在他的著作中,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特别是列举了大量中国古代的事例,使我们读起来倍加亲切。福泽认为,文明的涵义,按狭义来说,就是单纯以人力增加人类的物质需要或增加衣食住的外表装饰。并按广义解释,那就不仅在于追求衣食住的享受,而且要砺智修德,把人类提高到高尚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巡回文库与平民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巡回文库又称流动图书馆,具有节约、灵活、方便等特点。其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措施,在普及民众知识、推进平民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中国巡回文库发展与平民教育运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变/革——中日两国近代传播事业起源及其影响的比较分析□李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同为东亚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遣唐使”扬帆西来,鉴真大师跨海东渡,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在近代,日本勇于学习西方,后来居上,被...  相似文献   

7.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公共图书馆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且,一场侵略战争又使得图书馆事业濒临崩溃。但是,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日本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挤进了图书馆先进国的行列。为此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它的历史发展。一、早期文库的诞生如果说,藏书楼一词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代名词,那么,文库则可以说是日本古代图书馆的象征。镰仓时期以后,图书馆几乎都以“文库”命名,只有发展到文库的涵义已经不足以囊括今日图书馆所有职能与内容的时候,它才渐渐被“图书馆”取而代之。日本古代文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接踵而来、源源不断。中日文化的广泛交流,为锁闭沉闷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特殊教育是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虽有一定的特殊教育实践和相关的特殊教育思想,但并没有直接演变出现代的特殊教育。现代模式的中国特殊教育始于近代,是伴随着殖民者的后尘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特殊教育事业是出于其传播宗教的考量,也受到殖民特权的庇佑,但对于西方传教士在特殊教育观念的传播、兴办特殊教育的实践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的储备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风气早开的华南侨乡,利用侨资助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形成一股潮流,推动近代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从城市走向了乡村。近代侨乡的侨助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新图书馆运动及其侨居地发展环境有关,宗族力量和家风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侨助行为在情感上体现了深切的家国情怀,推动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是在清末新政中产生的,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学堂的不断创建,加快了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清地方督抚与近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从地方到中央兴起了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热潮,本文通过端方、张之洞等在近代创建公共图书馆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说明晚清督抚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图书馆学输入中国,在早期主要是通过译书完成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封建藏书楼正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化。随着人们对“西学”接触的增多,陆续出现了一些系统介绍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译文和专著。最早的译文载于1901年《教育世界》的日本的《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及私立小学规则》一文。此后的近十年中,见于报刊的有关国外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的译文和专著日益增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篇:一篇是孙毓修的《图  相似文献   

15.
1903年创办的常德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但是由于存在时间不长,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究其原因是对于创办者雷光宇的情况大多语焉不详,甚至张冠李戴。本文详细考证雷光宇生平,记述其在图书馆事业的开创之功,兼及其经历、交游与著述,将其放置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去观察和研究,揭示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开创者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6.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7.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是刘国钧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著中相当重要的一篇.重读《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在分析1919-1922年刘国钧其他若干著译佚文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学术思潮背景,进一步梳理发现:除受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外,“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外各种学说思潮,特别是教育思潮,亦促发形成了刘国钧的图书馆“自动”观;其对图书馆“社会化”和“平民化”的认识也是从教育学中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推演而来.他的图书馆制度观具有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8.
吴百超 《图书馆界》2023,(1):66-70+85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于一身,其所担负的社会文化职能被拓展和放大,对促进近代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4。参考文献81。  相似文献   

20.
朱国福是我国近代拳击事业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倾其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武学的研习和传播,为民族武术事业繁荣发展呕心沥血,将西方的拳击运动引入到国内,极大地促进我国近代拳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