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迹 《当代传播》2007,(4):105-106
舆论监督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来在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专门制定地方法规和红头文件欢迎媒体舆论监督,甚至有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舆论监督奖";另一种是某些官员把矛头直指媒体,认为媒体扩大化了某些问题,甚至认为某些问题的出现是"媒体的错".  相似文献   

2.
精心办好办活新闻类节目,是地方电视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由于市场浪潮的冲击,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观众面对目不暇接的诸多信息,对电视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电视媒体开始直面生存的压力,特别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台,更是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来自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群众,也来自地方新闻工作者本身.因此,有必要澄清地方媒体舆论监督上的误区,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理念,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6.
蒋帅璞 《青年记者》2009,(15):64-65
当前,地方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来自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群众,也来自地方新闻工作者本身。因此,有必要澄清地方媒体舆论监督上的误区,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理念,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一根只值十元钱的东北山货,因为某研究单位出具假鉴定书,卖价高达上千元. 报道一出,照例引得舆论哗然.当地一些媒体迅速跟进炒作,穷追不舍地寻根探源,连篇累牍做文章.省城的"口头舆论场"更是沸沸扬扬,大喊"痛快"者有之,摇头叹息者有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者有之,愁肠百结者也有之.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兴起,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渐弱化,形成了新兴媒体、传统主流媒体、民众舆论三足鼎立的局面. 主流媒体若要重新确立其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就要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的形象. 主流媒体应做到"三贴近" 主流媒体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就是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这不是说主流媒体没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是主流媒体受的限制太多,对于民众的要求和呼声听到的太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媒体有一种普遍认识,感到舆论监督难度越来越大了,舆论监督难搞成为围绕媒体和记者的一大难题。许多地方在群众最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媒体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舆论监督难搞,难就难在有很多干扰和阻碍,有来自上级领导和地方领导的,有来自被监督对象的,也有来自方方面面关系网的。有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视媒体为洪水猛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确行使新闻监督权,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舆论监督报道,一直是上上下下对于媒体的期望,也是媒体的责任.但由于舆论监督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其阻力很大.在一些地方,封锁消息、拒绝监督、压制批评报道,甚至对申张正义的新闻记者进行殴打报复等,这些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11.
张齐建 《东南传播》2013,(3):131-132
在舆论监督和舆情引导中,地方新闻媒体作用巨大却很难发挥,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有意无意中背离新闻伦理,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使地方媒体在进行舆情引导时处于尴尬的地位。如何使地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真正落到实处,使其从业人员注意恪守新闻伦理,从而使地方新闻媒体在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和谐发展中起到应起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之后,各地官员"力挺"媒体监督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昆明更是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公之于众.对此现象,一种主流声音是:领导干部应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之后,各地官员"力挺"媒体监督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昆明更是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公之于众.对此现象,一种主流声音是:领导干部应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作为地方党报的舆论监督,由于媒体是在本区域上的同地实施舆论监督,与上级媒体相比,搞新闻舆论监督难度相对加大,也就是常说的监督难、难监督。这也是一些地方党报曾设有舆论监督版面或栏目渐渐被取消或淡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民众参与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中来,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变得弱化起来.近年来,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灾帐篷事件,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再由传统媒体介入.这些现象都表现出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位.  相似文献   

16.
明明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报道,却被有的地方政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个别地方干部这种“舆论监督过敏症”需要脱脱敏,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媒体做舆论监督,只要媒体立场公正、方式合情合理、监督有理有据,就理应得到配合维护。对舆论监督的“反感”,源自对监督工作的“敏感”。少数地方基层干部为迎合上级领导“更看重成绩成就”的心理,长期报喜不报忧;个别干部对舆论监督有偏见,认为媒体只能“抬轿子”不能“扯袖子”;还有部分地方片面以负面舆情多少考核下级工作,导致基层干部滋长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中国有西方意义上的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即人人谈论的舆论监督吗?我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空前复杂的社会转型,事实上,已经不能用西方现有理论和习惯思维来看待中国媒体的功能,不能用"控制——自由"的模式来解释中国媒体与国家的关系。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出现西方那种基本上不受官方支配的  相似文献   

18.
从最近集中发生的一系列针对新闻媒体的反舆论监督事件来看,当前媒体的舆论监督环境比以前更差了.如果说之前的反舆论监督事件还主要表现在被监督主体的恶意诉讼以及某些地方政府的封杀、迫害的话,现在,反舆论监督主体正在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手段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明目张胆.  相似文献   

19.
近读<报刊文摘>(第2584期),头版头条上有这么一段话: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直言,某些部门"忽悠"人大代表和媒体……在执法检查中,被检查单位发给媒体的材料和发给代表的材料是不同版本……发给代表的是汇报材料的全文,发给媒体的材料却把反映问题的部分全部删除了.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地方主流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近年来,余姚日报在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方面,进一步找准了舆论监督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