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草》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为准备科举考试的习作,是古来传颂的名篇。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点了“古原草”这个题。接着,又从草说到它的荣枯:古原上的野草长得纷披繁盛,每年生长  相似文献   

2.
读题八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接触的是题目,因此要重视读题辨题。一、辨原题。小学语文中的不少文章,有的是名著的节选,有的是改写缩写。《草》节选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是白居易应考时的习作,指定、限定的诗题叫“赋得”。作者想借春天的草景来表达送友人复杂的离别情绪。选作小学教材后,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选了前四句,诗题改成了“草”。这样一改更突出了野草枯后复荣、竞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3.
读题八辩     
一、辨原题小学语文中的不少文章,有的是名著的节选,有的是改写缩写。《草》节选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是白居易应考时的习作,指定、限定的诗题叫“赋得”。作者想借春天的草景来表达送友人的离情别绪。造作教材后,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摘录了前四句,诗题改成了“草”。这样一改更突出了野草枯后复荣,竞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清代作家纪晓岚的《唐打措》原是文言文,后经吴祖湘翻译改写成《唐打虎》,虽是一字之改,但突出了唐打虎一家的高强本领。读题时要善于把修改后的题目与原题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和编者的用意,这对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很有启发二、辨体裁小学语文的体裁多种多样,从  相似文献   

4.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5.
一次 ,我教《村居》 ,采用的是“以读代讲 ,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 ,这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 ,也不足为怪 ,草啊 ,莺啊 ,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 ,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 ,问其为什么 ,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诱导他联系旧知 ,于是便有了下面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段 :师 :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 :(异口同声)《咏柳》。师 :(不失时机地)是啊 ,《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教《村居》,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引导他联系旧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异口同声)《咏柳》。师:(不失时机地)啊,《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摹写西湖春色的名篇。从教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写景抒情,明白如话,学生阅读、理解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那么教学中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呢?当然不是。据我看,可针对学生作文每每扣不住题目的毛病,侧重引导学生在题目与诗的关系上探究一番。教学似可按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讨论: 一、这首诗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按照这个题目,诗中应写些什么? 参考提示:钱塘湖即西湖,这是明示地点。“春”是交待时令。“行”是关键。古诗题末标“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名  相似文献   

9.
第三单元 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继续运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练习给课文分段,逐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作文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是如何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景物。仿照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练习写一个片段。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古诗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在讲读教学中,可采用学习古诗的五步方法进行:(一)知题。题目往往是一首诗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预习,学生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并说出题目的意思,借此有助于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二)析词。利用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熟读之后,抓住不理解的字词,剖析字词含义,了解内容。比如《望  相似文献   

10.
[教例简述] 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3期P16)。教师开讲: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课文中还先后8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读课文的时候,要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教师布置:下面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为语文的独特美所折服,披文入境总关情,学生个性更易得到充分发展。《雨点》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是一首诗,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2.
《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富饶”为重点,层次分明地写出了西沙群岛各类物产的特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给学生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提供了范例。一、抓中心句——领会段落之间的联系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形式构篇。首段“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是课文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学时首先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①,一岁一枯荣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 《原上草》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共八句,这里节选四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精神,激励人们要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历来得到人们的称赞,是千古名句。〔注释〕 ①离离:长而下垂的样子。 ②枯荣:枯萎茂盛。〔诗意」 野草茂盛,长满了整个原野,它们每年都要枯萎一次,茂盛一次。冬天草枯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们的叶茎烧掉,但却烧不尽它们埋在泥土里的根。到了来年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又破土而出,长满原野,…  相似文献   

14.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15.
“别小看学生的智慧!”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是2007年刚调入新城一小的一节课上。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上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因为课题是我喜欢的一首词里的一句,我便想从课题人手,在学生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当我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预设问题,一名学生居然直接就谈到课题:这篇课文的课题出自一首诗中,这首诗叫《天净沙·秋思》,我给大家念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的第一句是“记得当年草上飞”。这句的“草上飞”有的据引清人李斗著的《扬州画舫录》“传宣接递用小快船,名草上飞”中的话,把它解释成了“河运所用的小快船”了。但这一解释与全诗联系起来似乎就不好讲了。查《全唐诗》卷七三三,有一首唐代农民起义领袖的《自题像》诗,全诗如下:“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诗题下注明来源于五代宋初人陶的  相似文献   

17.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教学中,我正按预设的教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  相似文献   

18.
《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 ,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至 ,而且从内容到形式统一完美 ,堪称艺术精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境 ,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歌曲渲染情境   歌曲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语文教学恰当地用歌曲渲染情境 ,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共 6句 ,后 4句是全诗的重点 ,它具体描写了前 2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为了…  相似文献   

19.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20.
《草》是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四行诗句讲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古诗教学更需要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