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从漏斗向下注入的硫酸铜溶液在遇到筒底后改变流向,不断向上冲击清水;在闭压提升漏斗时,如果闭压不严密,漏斗里的硫酸铜溶液就会随漏斗提升而流入筒内;在取出长颈漏斗时,难以做到不搅动液体,而这些都会破坏液体分界面的清晰度.然而利用大气压就能托住杯内液体,使液体不会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液体分界面清晰.  相似文献   

2.
这样做“扩散”实验效果好南漳县巡检中学(441531)孔庆福一、液体间的扩散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3页中的硫酸铜溶液扩散实验。实验时很难形成两种液体清晰界面,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长颈漏斗管中空气被硫...  相似文献   

3.
液体扩散实验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王心(443601)初中物理在演示液体扩散实验时,采用长颈漏斗把硫酸铜溶液倒入量筒底部(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刚刚倒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时,上面无色水与下面蓝色溶液的分界面很明显。然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是倒入硫...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有关分子热运动中的演示液体扩散实验,通常的做法是:在量简中装入一部分清水,把长颈漏斗插入水底,慢慢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二册液体之间扩散现象的实验,是在量筒里装半筒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小心地把硫酸铜溶液倒进量筒的底部。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便沉在量筒的下部,和清水的界面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89页,在介绍扩散现象时,用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界面由清楚逐渐变成模糊来说明液体之间也有扩散现象。 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这个实验有三点不足:(1)“小心”程度把握不准。(2)由于硫酸铜溶液在水里无规则地扩散、很难保持水平上升。(3)取出长颈漏斗时不搅动液体办不到。故  相似文献   

7.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51页对图17(见附图)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原因的解释是: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烧坏向漏斗通过的水分子数,多于由漏斗向烧杯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开始上升。每当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有许多学生认为:既然烧林内装的清水,长颈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蔗糖分子又不能通过漏斗口上封着的半透膜进入烧杯,因此烧坏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要永远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液体的水分子数,按照上述解释,漏斗管内的液面就会持续不断地永远上升…  相似文献   

9.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投触有毒物质,操作很不方便c我对此实验作了改进,效果很好。l实验装置1.加附图制作一个颈长为如cm以上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长颈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  相似文献   

10.
一.展览内容1.常用仪器.展览的是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22种常用仪器中不易掌握或容易混淆的仪器,如量简;染气瓶和广口瓶;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试管和玻璃管.2常用试剂.展览的是与初中化学实验相关的重要物质,主要是下列几组:川氨酸钾、高锰酸钾;(2)二氧化锰、木炭、氧化钢;(3)镁、锌、铁、铜;(4)氢氧化钠及其溶液、氢氧化钙及其溶液、氢氧化银、氢氧化铁;(5)碳酸钙、碳酸钠晶体、无水碳酸钠及其溶液;(6)胆研、无水硫酸铜及其溶液、硫酸钠及其溶液、稀硫酸;(7)稀盐酸、氯化钠及其溶液、氯化铁及其溶液;(8)硫铵…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1.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如图1所示),可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这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 ,若按高中教材中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极易被空气氧化而很难观察到白色。现作如下改进 ,可得到白色沉淀 :将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置于试管中煮沸 2~ 3分钟 ,以赶去溶解的氧气 ,使溶液与空气隔绝 ,又可避免溶液冷却后又溶入氧气。同样将新配制的浓度为 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加入一长颈漏斗中 ,再加入 1滴煤油或苯。待溶液冷却后 ,将长颈漏斗尖端插入亚铁盐溶液中 ,缓缓打开活塞即可见到一团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当漏斗中尚留有少量溶液时 ,应关闭活塞。如静止不动 ,白色絮状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用长颈…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高一新教材“学生实验一”中,安排了由硫酸铜晶体制取氧化铜,然后用氧化铜代替二氧化猛作催化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以期达到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a.滴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其用量把握不准。一则氢氧化钠用量不足,硫酸铜未完全沉淀,有剩余;二则氢氧化钠过量,使生成的氢氧化铜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四羟基铜酸钠Cu(OH)2+2NaOH=Na2[Cu(OH)4]以至过滤后滤液呈现蓝色。b.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  相似文献   

14.
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科书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用蔗糖溶液存在不足:由于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实验演示时.距离稍远的学生就看不清液面位置,观察不到液面高度变化,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为此,我们用高锰酸钾—蔗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取清水置于大烧坏中,向里面分别加入蔗糖和2~3粒高锰酸钾颗粒。充分搅拌、静置,等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即制成紫红色的高锰酸钾一蔗糖溶液。这种改进的优点:由于实验用烧杯和长颈漏斗中的溶液都取自大烧杯中,两者浓度相等,是等渗溶液,不会影响实验效果。而该替代…  相似文献   

1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P78图19-8所示实验中,液体扩散所用蓝色硫酸铜溶液,如在量筒内盛放时间过长,量筒内壁常会附有棕色的固体物质,且用水或酸溶液都难以洗净。笔者发现,若用10%的氨水洗涤(氨水为络合剂),可使其形成蓝色的铜氨络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利用图l的装置实验时,首次加入稀盐酸的量必须足够多,以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实验一开始就产生大量的二  相似文献   

17.
1 红蓝墨水溶液间的扩散实验取清水约40ml,加入2~3滴蓝墨水配成透明的蓝色溶液,倒入量筒中静置.取约30ml酒精,滴入1~2滴红墨水配成透明的深红色溶液.用漏斗沿量简壁缓慢地把红色酒精溶液加入量筒中,可看到红、蓝两种溶液有一明显的界面.再静置半小时左右,用白纸放在量筒后面让学生看,可看到两种溶液界面处颜色由深红变成暗红、紫红、最下面是蓝色.说明蓝墨水分子向上扩散到红墨水分子中,使红色加深成暗红色.而红墨水分子向下扩散到蓝墨水分子中,使蓝色变成紫红色.此法也可用蓝色透明的硫酸铜溶液替代蓝墨水溶液,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18.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既损失了水银,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改进,效果很好。1演示器的改进a.如图1,制作一个颈长为90cm左右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即成。b.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广口瓶中装有水银。c.一孔插长颈分液漏斗,另一孔插自行1.长颈分液漏斗;2.自行车气门…  相似文献   

19.
我在初二物理《光学》这一章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这一节,“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难以理解。虽然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筷子插入水中,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这个实验也只能由现象推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并不能使学生直接观察到光线的变化。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效果较好。1 实验材料  饱和的CuSO4溶液,清水,长颈漏斗,500ml的大烧杯。一个能发出很强很细的红色光线的小手电筒(约食指般大小)。2 制作方法  把200ml清水倒入烧杯中,用长颈漏斗把200mlCuSO4溶液…  相似文献   

20.
按下图装配好实验装置.在水平放置的玻璃管里盛放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玻璃管两端塞入玻璃棉.1.接上注射器,抽出活塞,空气通过漏斗被吸入玻璃管,观察现象,此时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停止抽气,撤出注射器,把注射器口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推回活塞,石灰水无明显变化.2.再次接上注射器.从甲烷发生器中放出甲烷,并在甲烷出口处点燃甲烷,然后将甲烷的火焰移到漏斗下面,一段时间后;抽出活塞,观察现象.玻璃管中的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生成了五水硫酸铜CllSO4·SHZO);停止抽气.说明甲烷燃烧后生成了水.3.撤出注射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