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用假设法     
例1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4小时后甲加工完成了零件总数的1/4,乙加工的比零件总数的1/6少8个。接着,甲、乙再加工6小时,正好把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完成。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分析与解:题中甲、乙两人同时加工零件的工效始终不变,他们先加工4小时,再加工6小时正好把所有的零件加工完成。这样,他们前4小时加工的零件个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课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合适.第一阶段:出示正、反比例基本题各一题让学生板演.正比例题: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9周,需24小时,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5周需多少小时?反比例题: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12个,50小时完成,如每小时加工15个,加工这批零件需用多少小时?板演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题目]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36个,加工了10小时,正好完成了全部任务的一半。如果剩下的要9小时完成,每小时要加工多少个? [一般解法]解法一:先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根据李师傅“每小时加  相似文献   

4.
[题目]加工300个零件,王平一个人独立完成。 他在前一半的时间里每小时加工20个,后一半的时 间里每小时加工30个,王平加工这300个零件一共 用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对待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般采用订正评讲的手法,让学生知错、纠错,但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角度看,这种处理方法很大程度是外因在起作用,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印象并不深刻。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以错为机,采用变题引思的方法矫枉扶正,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对这一解法,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原题分别变为:(1)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2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3小时可以完成……?(2)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30分钟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20分钟可以…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具体直观的材料来帮助理解和思维。特别是遇到一些数量较繁或较抽象的题目时,常常思维受阻,不能作出正确分析。在教学中,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采取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启发学生以简驭繁。例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80个,要6个小时完成,如实际工效提高25%,可以提前几小时完成?首先启发学生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和我们做过的哪些题目有些相似?然后将这道题改编成类似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比如: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50个,要4小时完成,如果每小时加1100个,要几小时…  相似文献   

7.
贵刊1996年第5期刊登的《要慎析学生奇特解法的思路》一文,文中所举例1“加工一批零件,李独做要8小时,王独要做10小时,现由两人同时合做,完成任务时,李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还多80个,问这批零件是多少个?”学生列式:80×(8 10)=1440(个),作者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对此解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8.
新课导入(六年制第十一册58页) 一、出示准备题: 加工150个零件,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5小时。甲、乙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审题后,指名说出算式,讲清算理,教师板书,突出数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刘北荣 《云南教育》2004,(31):24-25
一位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复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个车间要生产一批零件,6小时完成了这批零件的3/5,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小时完成?  相似文献   

10.
在解答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借用字母表示一种数量来参与解决问题,使其化繁为简,设而不求,巧妙至极。例1: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要12小时完成,甲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合作完成后,甲给了乙50个零件,则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对待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般采用订正和评讲的方法,让学生知错、纠错。但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方式很大程度是外因在起作用,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与印象并不深刻。其实,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可以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错为机,采用变题引思的方法矫枉扶正,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题目: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12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31小时可以完成。两台车床同时加工,几小时可以完成?学生出现以下的错解:1÷(12+13)=115(小时)。对于这一解法,教师可以不急于表…  相似文献   

12.
怎样解应用题?小学学过两种解法:一种是列算式解,另一种是列方程解.通常,把前一种解法叫做算术解法;把后一种叫做代数解法.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一个例子:甲、乙两人各要加工某种零件240个,甲每小时加工30个,在相同时间里,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有48个零件没有加工好.问乙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相似文献   

13.
[题目]师徒三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零件,徒弟甲每小时加工12个零件,徒弟乙每小时加工13个零件,当两个徒弟一共加工100个零件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4.
许多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或阅卷后,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道题学生不仅做过,我还反复作了订正,可是有的学生还是做错了。”这种现象的确普遍,值得深思。练后还增,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回记忆,牺回问。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死背过学公式、法则、住质,甚至一些应用目的解国模式都翼记熟,而不注意学生是否巳经理解。结果学生进到问题时只会生搬硬套,题目历型稍加变换,就出现差错。例如,有一道检测题:“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需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倡要9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这批单件的子?”一些学生列式…  相似文献   

15.
[题目]师徒三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20个,徒弟甲每小时加工35个,徒弟乙每小时加工25个。当两个徒弟一共加工720个零件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复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个车间要生产一批零件,6小时完成了这批零件的35,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小时完成?题目出示后,学生们纷纷  相似文献   

17.
[题目]有一批零件,用甲车床加工1/2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床加工1/3小时可以完成。两台车床同时加工,几小时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解,是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请看以下一组一题多解的例题。 例一、两个工人共同加工一种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甲每小时加工的多1/3,两人一小时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法1:24+24×(1+1/3) 解法2:24×(1+1+1/3) 解法3:24×〔1+1+(1-2/3)〕〔思路:乙每小时加工零件比甲多1/3,也就是多(1-2/3)〕  相似文献   

19.
某教师在讲授“分数除法法则”时,出示了一道题目:“李师傅3/4小时做6个零件,1小时做几个零件?”学生看完题目后,教师问:“这道题怎样列式?  相似文献   

20.
“完成一批零件,王师傅独做需12小时,李师傅独做需6小时,现由王师傅先做6小时后,剩下的由李师傅独做,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师:这道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解答,并说明思路。(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