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从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以后,法院的受案数量大幅上升。很多法院面临着案件数量多和司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通过诉调对接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与其他调解的优势,提高司法解决纠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权是法院的一项司法权力,秩序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法作用于社会,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同时期,秩序的维系力量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精神的弘扬与民众对权力的排斥,是诉讼调解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当前,在“政治---司法”逻辑下,司法承担着“维稳”的政治压力,法院及法官为了“政治业绩”而盲目追求调解率,导致诉讼调解的异化。制度层面,司法政策是法院顺应政治潮流的制度“出口”,是规范诉讼调解的主要渊源,这将造成司法政策事实上“绑架”了民事诉讼法,并“左右”着整个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面对“诉讼爆炸”时代的到来,案件数量高位运行,法官工作压力倍增,基于司法认知能够使得当事人对某些事实能够免于证明,且具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功效,而被我国一些学者所看好.但是,立足国情,其在我国的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认知是否具有可行性,有待我们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宪法的司法适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司法活动中的普遍做法。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宪法一直没有全面进入法院的诉讼活动中。宪法的司法适用有利于维护宪法最高权威,是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侵权人在诉前达成和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及时保护公共利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理论依据不足、启动程序缺失及和解协议缺乏监督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构筑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机制,不仅要完善案件审查、听证程序及司法确认程序,也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及鉴定方法,从而提高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整体效率,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推动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平的进程中,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同时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媒体监督在很多时候发生了异化,典型的异化形态即媒体审判。当媒体监督由原本的防卫性权利转变成进攻性行为,则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监督功能,防止其变成"利维坦",可以通过媒体自身规范、国家规制、公众参与等可行性方法改善和解决,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以重塑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媒体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是法治社会的两大基石.媒体对司法审判具有舆论监督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也存在报道失真、报道"越位"等负面影响.协调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审判,要加强司法信息公开、提高媒体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强调媒体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持续建设,越来越多的公民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率猛升,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虚假诉讼案件。本文对虚假诉讼的基本性因素进行了考量,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虚假诉讼的成因,系统化的整合了应对虚假诉讼的各项举措。力求达到打击虚假诉讼蔓延之势,维护好已有的司法秩序免受再次侵扰,踢开虚假诉讼的绊脚石,将中国法治道路的建设工作稳步落实。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在公众参与下的实现公民环境权,并维护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方式,也是对环境权的一种公益性质的司法救济。目前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我国的立法还未充分做到有很明确的相关规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的法律思想也在不断地增强。在现代司法领域,社会舆论及其民众评价的渗入,使得作为裁判的法官不得不对民意加以关注。文章以民意为视角,拟从近代民意与现代民意、非信息化民意与信息化民意出发,通过对民意进行多维透视来阐述民意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应从民意走向民主。  相似文献   

12.
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为出发点,在分析了北京奥运传播的特殊性,即北京奥运肩负使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文奥运"理念的丰富与深刻性,北京奥运传播的全球性与广泛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应增强全球媒介意识,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履行北京奥运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应增强自觉意识,履行北京奥运舆论引导者的社会责任;应加强独立批判的精神,履行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分析了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影响。认为大众传媒促进了女子大众体育的传播,并促进了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同时大众传媒对女子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也愈加突出:"花瓶"定位,女性形象被"物化";宣扬传统的性别角色,女性形象作为"软新闻"的主角;过度强调女人的外在形象,误导大众审美标准。在进一步对女子体育受困于大众传媒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应打破男性中心文化桎梏,正确社会舆论引导;加强传媒人员自省自律,重构女性媒介形象;增加女性传媒人员数量,改变男性话语权主导。旨在构建大众传媒与女子体育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旅游舆情管理中易陷入的误区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认为旅游舆情管理易陷入四大误区,即话语偏差应对,表现为言辞(论)不当;信息错位应对,表现为信息失焦;信息失真应对,表现为"主观滤波"现象;散漫应对,表现为舆情应对的不作为.针对这些误区,可成立矩阵式舆情管理机构,提升舆情应对者或信息发布者的媒介素养,及加强...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流载体。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思想宣传、舆论监管、文化传承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复杂的影响,需要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政府规制与监管、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方面优化传媒环境,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长春盗车弑婴"事件经由大众媒体与微博的发酵迅速升级为受关注的新闻事件。通过分析网易新闻对此事件的报道,发现以网易新闻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能够兼顾多方立场,重视权威媒体报道,及时反映政府的实际举措,表达民情民意,体现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进了事件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媒体报道传递了正义的能量,呼唤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德国女学者诺伊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形成或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影响深远.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现今web2.0时代下,沉默的螺旋能否继续转动以及在时间空间的二元世界下的特点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范志毅诉媒体侵权案是10多年来因体育新闻引发的新闻官司中少有的媒体胜诉的案件,法院对新闻报道的尊重和其先进的法律理念在司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以“范志毅名誉权”官司为切入点,对“公众人物”的起源、体育公众人物的内涵、“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原则及其“忍受义务”做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每个人发表个人意见更为便捷,但网络媒体的开放特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监管带来困难,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和传统媒体一样,网络媒体也应当担负社会责任,通过"把关人"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序良俗和良好媒介生态的形成,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本文以"69圣战"作为案例,从社会责任角度,对网络媒体中的"把关人"及其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媒业的日益发达和竞赛表演市场的不断完善,赛事组委会有必要设立信息管理部来管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而针对每一条完整的信息路径来说,都可以分为6部分:信源、讯息、信道、信宿、反馈、调控.信息管理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影响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渠道的主要因素进行监控;通过培训内部员工和与舆论领袖建立关系控制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通过发布通稿和制作广告进行大众传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