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厌氧颗粒污泥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向严格厌氧系统中投加硝酸盐后,系统对基质的降解情况来考察厌氧颗粒污泥的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向厌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投加硝酸盐后,反硝化优先进行,当反硝化完成后,产甲烷过程开始。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迅速被还原,有亚硝酸盐累积现象出现。向纯厌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投加少量的好氧活性污泥后,反硝化速度加快,亚硝酸盐累积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验室中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硝化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维持反应器内水温不变,合理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氨氮浓度等反应条件,并应用MATLAB编程,分析大量实验数据,求出其动力学参数,最后得到短程硝化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土壤N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O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异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其他过程如化学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用也会产生少量N2O,但贡献极小。  相似文献   

4.
在反应器挂膜启动阶段和运行阶段投加好氧反硝化菌纯培养物,进行生物强化反硝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启动过程中投加好氧反硝化菌,可缩短系统的启动时间;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间歇投加好氧反硝化菌能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可增强系统处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AK新型短程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段活性污泥中分离到几株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并优选出代表菌株F10,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培养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通过间歇培养实验考察该菌的关键生长影响因子,表明亚硝酸盐浓度为15mg/L、pH值7.0左右、温度30℃的条件下该菌可以获得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新型预处理方法——细菌反硝化法尚存在的氧同位素测试精度低和两种标准物质间的δ18O差值会收缩等问题进行优化试验和机理探究。创新点:首次深入探究纯培养时的溶解氧浓度和硝酸盐进样量对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影响及原因,可为氧同位素测试精度的提高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通过控制培养瓶内的气液比(1:5、3:10、2:5和3:5)和摇床转速(60和120 r/min)来调节纯培养时的溶解氧浓度,并设计不同的硝酸盐进样量(0.05~1.00μmol),由硝酸盐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判断适宜的溶解氧浓度和硝酸盐进样量。结论:标准物质间的δ18O差值收缩主要受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根据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精度和δ18O差值收缩率的大小,得出以下结论:当普通三角瓶内的气液比为3:10,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的溶解氧浓度最佳(1.9~2.6mg/L),0.2~0.4nmol的硝酸盐进样量最适宜。  相似文献   

7.
AAO工艺出水pH值偏酸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污水处理厂AAO工艺出水存在着pH值偏低的问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缺氧反硝化试验,研究了以进厂污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脱氮的能力及碳氮比对脱氮的影响,并通过碱度平衡核算,分析了硝化和反硝化段的情况,查找出了出水碱度不足pH偏酸的原因,提出了快捷、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温州西片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获得的好氧反硝化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WZUF25 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最适宜条件下在人工NO3^--N 污水中菌体生长和去除NO3^--N 进程及反硝化占总氮去除率;采用海藻酸钙-活性炭包埋法固定Pseudomonas stutzeri WZUF25,研究固定化细胞在最适宜条件下去除NO3--N 进程和完整性.研究得出:Pseudomonas stutzeri WZUF25的脱NO3^--N 能力明显比目前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强,其海藻酸钙-活性炭固定化细胞去除人工NO3^--N污水的过程中,固定化胶珠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角度,提出利用生物硝化-反硝化、天然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污水灌溉及氧化塘等生物学方法,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等物质的目的,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硝化-反硝化工艺在合成氨、尿素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合成氨及尿素生产中产生的高氨氮废水,根据排放废水的特征,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为主处理工序,达到了常规生化处理工艺难以实现的处理达标,处理后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对废旧电池浸出液十分敏感,当废旧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较小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较小;当浓度较大时,会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及根的生长,且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标准溶液是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在滴定分析中用来滴加到被测物质中与被滴定的组分按照化学反应式的计量关系达到理论终点,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标准溶液的准确配制及标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在实际的生产检测中标准溶液被广泛应用,许多产品的检测都是通过标准溶液来完成的。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标准溶液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使用电位法,分别用一定浓度的KOH溶液和HCl溶液对水、30%甲醇溶液以及60%甲醇溶液进行滴定,测定溶液的pH值。由于甲醇的介电常数和质子自递常数与水的介电常数和质子自递常数不同,甲醇会对溶液的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甲醇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当溶液中的酸或碱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甲醇产生的影响会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稳定的,在绝对酸度相同情况下,随着溶液中酸或碱的量的增加,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与其偏离对应的水溶液pH值的△pH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光栅测量声速原理,针对不同浓度的食盐(NaCl)和葡萄糖(C2H12Q6)溶液,详细研究了超声波声速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由0%至饱和范困.声速随浓度的增加单调递增,并显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规划分析,得到25℃下声速与浓度的线性规划方程。溶液浓度每升高1%,超声波在食盐溶液中的传播速度提高10.777m/s.在葡萄糖溶液中的传播速度提高3.1863m/s。论文将线性回归方法应用于超声光栅实验数据处理,并且提出了一种测量液体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量了I2挥发I、-在酸性介质中被溶解氧氧化的动力学过程,着重研究了容器形状、溶液体积、KI浓度、温度等因素对I2挥发速率的影响以及溶液酸度与I-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研究表明I2挥发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I-的氧化为表观零级反应。通过大量数据和图形,形象直观地从定量的角度阐述了碘量法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是细胞与生俱来的一种机制 ,是最常见的细胞生理性死亡形式。高浓度的活性氧是启动细胞凋亡的信号 ,它是在电子传给末端氧化酶之前漏出呼吸链与氧反应生成的。活性氧水平的升高使线粒体上非特异性的通透性转运孔道开放 ,于是原来位于线粒体膜间隙的某些与凋亡有关的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液中 ,激活胱天蛋白酶 ,引起细胞凋亡。位于凋亡后期的效应因子也可被不同的凋亡前期信使分子所激活 ,而IAP蛋白则能通过直接抑制胱天蛋白酶家族蛋白的活化过程而抑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镉胁迫下的桑树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镉胁迫背景下,添加或不添加EDTA处理的桑苗叶片丙二醛含量45 d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桑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与镉浓度有关,在21 d~27 d内,丙二醛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与不添加EDTA的对照组比较,加入EDTA处理的桑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波动比较平缓,随镉胁迫时间的增加,其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3)低浓度的镉离子对桑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浓度较高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4)EDTA能适当缓解镉离子对桑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镀硬铬溶液 ,用电解法改变镀液中Cr3 + 浓度 ,实验Cr3 + 浓度对镀铬液性能及镀铬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镀铬溶液中Cr3 + 浓度偏低时 ,镀液深镀能力差 ,镀层光泽不良 ,清洗性差。随着Cr3 + 浓度升高 ,镀液分散能力和电流效率降低 ,光亮区电流强度范围减小 ,而镀液深镀能力、镀层硬度及耐磨性随Cr3 + 的浓度升高而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19.
To understand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nitrogen dioxide into a sodium sulfide solution, a stirred tank reactor with a plane gas-liquid interfac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emical absorption rate of diluted nitrogen dioxide into sodium sulfide solution. The absorption rates under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n nitrogen dioxide absorption rat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nge of this study, nitrogen dioxide absorp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dium sulfide concentration, nitrogen dioxide inlet concentration, and flue gas flow rate,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oxygen content in flue gas.  相似文献   

20.
在强碱性环境中高锰酸钾和苯酚反应后的溶液在800~900mm范围内的吸收与苯酚初始浓度正相关,该范围内的吸收几乎全部来自于反应后生成的MnO4^2-反应后溶液在845nm处的吸收与苯酚初始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bs=0.03292C+0.07034(R=0.9954)。该法能直接用于测定苯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