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的突破口,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问题的意识,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供机会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逐步促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马海娟 《宁夏教育》2010,(11):37-38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从例题的设计还是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现实的素材和丰富的信息,在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使用新版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又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四能”的要求之一.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为期半学期的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选定具体建模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以解决该建模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自选建模题目,课后解决该问题并展示其研究成果,从打分结果和提出问题个数发现分数与提出数学问题个数成正比,说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对数学建模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问题性”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采用问题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科学学习中提不出问题,围绕问题性教学的显著性标志,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问题法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进行质疑,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美纯  张军朋 《物理教师》2010,31(4):35-37,40
本研究是对一所省重点高中高一学生物理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重点高中,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物理提问意识并不强,主动提问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高;学生过度相信教材,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方法.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1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1.1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一个机械传授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思考。即使有提出问题,也只是做不出的问题,解不出的答案,即使是那些优秀学生,其提出问题的勇气、数量和质量都有欠缺。  相似文献   

10.
在“变教为学”的教学改革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看似天马行空脱离课堂,实则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将它们变为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常规问题,还应引发学生提出具有发展性和探索性的非常规性问题,把学习引入纵深、数学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想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与问题”教学课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情境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是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提出课题就是在学习新知之前创设情境,由学生主动猜测出本节所要学习的课题。   一、让学生提出课题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于由教师扮演问题的提出者,自己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习新知之前的复习引入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猜测出所要学习的问题,即提出课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像力。让学生提出课题的意义还在于,它…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学普遍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大重要问题。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听课或自己上的课中,常发现学生往往受某一事物的刺激或启发而产生联想和疑问。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提出老师在备课中还未考虑到的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教师能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引导和利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善待学生的质疑,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从不会想到能围绕教学内容来想,同时从产生疑问到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正如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并能善待学生的质疑。下面举两个例子,谈谈笔者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陈国庆 《贵州教育》2012,(12):45-46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让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学生基于对教师所提供的数学情境的观察和分析,提出数学问题。应该说,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提出问题的权利和责任,这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得到问题意识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时,学生会进发出一种极大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学问题提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进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窗口.对问题提出的研究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互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应关注影响该能力的认知和情感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地给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好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写作业时很能干,但在讨论时简直就是一个哑巴,不善于语言表达.在近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型,题目首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而很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竟然写不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可笑.由此看出,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而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问题,顺应学生认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实生活情境之上,同时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曾经的语文课堂,是以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线,以学生顺利解答这些问题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志。提问的权力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是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与思考的。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把质疑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