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教师应该拥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甚至是一江至清至纯的江水。  相似文献   

3.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就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储备来说,此话毋庸置疑.然而在教学中,是不是教师有这样一桶水就足够了,就可以骄傲地施予学生了?拥有了这样一桶水的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将水倒给学生呢?这些问题促使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平等化教学的尝试.所谓平等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仍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师生共同探讨,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仅"授之以渔",还要"共同探渔".即用学习的心态去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是“一口井”,经年有源源不断的清流奔涌出来,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位“挖井人”,挖掘学生之井,让学生也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7.
教育界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能拥有一桶水,除了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外,多向同行取经,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源于容貌,而在于个人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的魅力首先表现为自身有比较突出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提出一个难题,教师总是无法解决,这样的教师魅力一定有限。以前的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当今这个信息万变的时代,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都应该拥有一条常流常新的河流,不管年龄多大,教师应该时刻给自己充电,保持知识的更新与时代同步,不要让自己成为“古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如果只满足于“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那么,面对21世纪传媒信息的发展,教师的“一桶水”是永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进行有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话有一定哲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对之反思,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国培,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地理解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模式,教师想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教师要给幼儿注入源头的活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今后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2003,(11)
有一个说法,叫做现在的教师要“从‘一桶水’到‘长流水’”。意思是说过去强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知识更新快了,传播途径多了,即使有了“一桶水”也可能很快成为没有用的“死水”,学生只能在这种“死水”里讨生活,怎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呢!这种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值得赞许的。  相似文献   

14.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老话了。看了通海县、东川市培训教师的经验,想起最近听到有的教师说的另外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当有长流水。”这话说得真好,表明对教师进修提高的认识更深一层了。  相似文献   

15.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6.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教师的水平需不断提高,否则将无法传授知识。现在看来,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一旦学生把水喝完了还将如何?找老师要去吗?  相似文献   

17.
积聚学识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聚学识提高教学质量黎旭坚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更新的水”,以此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8.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就要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作文能力:作文能力是认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最终达到的目的。一、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必须是常流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想这源泉不干涸,就必须经常学习,获取他人经验,补充自己不足,才能学到新知识。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作文基本功,“教师既要精于作文之道,又要精于作文教学之道”。善写又善教是作文教学的鲜活动力。教师用自己的写作水平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引导作用,把自己的写作体会告诉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使  相似文献   

20.
李俊新  刘开湘 《考试周刊》2010,(29):185-18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告诉我们,教师首先必须"传道"。一直以来,"传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渐渐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油然而生。然而,在课堂中是不是教师将自己的"一桶水"全部倒给学生就一定是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