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丽红 《考试周刊》2012,(73):65-66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高中《数学》必修1中新增加的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算法思想。本文对“二分法”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二分法”教学设计思路,丰富了高中数学新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高中《数学》必修I中出现的内容.“二分法”的思想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不仅体现了算法思想.而且体现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是运用函数观点解决方程近似解问题的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贫困”困扰着中国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若干年前台湾师范大学林福来教授访问荷兰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令林福来教授吃惊的是时任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德朗根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台湾数学教育的哲学基础?或者说,台湾的数学教育建立在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上?”据林福来教授介绍,  相似文献   

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开题会于2002年5月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数学教学研究》主编王仲春先生,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方健文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负责人何伯镛教授,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蔡铁权教授,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系相关教师,以及在读教育硕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和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题会由课题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张维忠博士…  相似文献   

5.
为继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编辑部将与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鉴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并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数学文化、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儿童等四个分主题展开深度研究,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会专家报告主要有:1.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2.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新课标修订组成员顾沛,《从“双基”到“四基”如何落实》;3.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毅英,《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4.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学生学习错误研究》;5.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小学数学能力评价》。大会研究课均由专业素养深厚的特级教师、优秀老师执教,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新生代名师唐彩斌、张德强等。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2007,(1):42-42
数学(师范类)“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教育部高教司函[2006]127号公示)将于2007年4月12日至18日在宁波举行.主持人张奠宙、宋乃庆、李士锜.演讲人:张景中院士,史宁中(东北师大校长、教授),张英伯(北京师大教授,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文林(中科院教授,数学史家)、顾沛(南开大学教授,数学文化研究家),  相似文献   

7.
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数学教育改革李玉琪在桂林会议②,美国哈佛大学DeborahHughes—Hallett教授和南京大学郑统信教授分别就“微积分”与“数学教育哲学”为题进行了讲学.虽然课题不同,但是,都介绍了美国数学教育现代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美国新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幸聆听了两位新西兰数学教育专家一杜丁教育学院Juile Anderson教授和奥克兰教育学院Murray Britt教授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的讲座,亲身感受了一下新西兰的数学教学,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9.
由新蕾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的王光明教授的又一部大作《数学教学效率论》面世了.该著作作为数学教育理论园地的一支奇葩,既是王光明教授博士论文的扩充,又是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EHA030431)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在理论篇,作者通过对数学教学效率的学的研究或基础研究,全面解答了数学教学效率论的理论问题.在实践篇,通过对数学教学效率论的术的研究或应用研究,系统验证了数学教学效率论的实践效果.两个篇章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不仅将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上推至数学教育理论之巅,而且下嫁至数学教育实践之中.概括起来,该著作有下列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说起国际级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大家的心情难免有些沉闷,因为大师于2004年12月3日在天津病逝.大师的去世对中国数学界,乃至国际数学界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陈省身教授是有史以来惟一获得世界数学最高荣誉之一“沃尔夫奖”的华人,被称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他生前非常关心中国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忠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于2005年6月通过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鉴定形式为通讯评议,课题鉴定组专家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土生导师顾泠沅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戴汝潜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梁威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下文简称为二分法),是新课标新补充的内容,通过二分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数学思想以及逐渐逼近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形结  相似文献   

13.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人教社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A版)新出现的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函数与方程之问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算法思想,在算法设计中最关键的东西是理解算理。文章对“二分法”的算理作了深入讨论,分析并描述了二分法的流程,提出了“二分法”教学设计思路,丰富了高中数学新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朱哲  姚佩英 《中学教研》2002,(7):F004-F00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开题会于2002年5月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数学教学研究》主编王仲春先生,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方健文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负责人何伯镛教授、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蔡铁权教授、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系相关教师,以及在读教育硕士(数学)、课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频频出现的词语之一,而把它与教育联系起来的当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自身要现代化.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率先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等系列研究,强调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的整合.在数学教育界,从文化传统角度把“现代化”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的第一本专著,当是新近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实际上,今天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正面临着三种纠结在一起的挑战:来自数学方面与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数学界与教育界在分析视角上的彼此分歧,又加上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数学教育现代化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忧思之路.《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重新定义了数学教育现代化,把数学、教育、文化视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三大主要支柱,不能不说是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深受该书观点启发,本文选择更为具体的“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谈起.  相似文献   

16.
朱银祖 《甘肃教育》2007,(12S):46-46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张奠宙教授在观摩了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数学实验室”软件后讲了一段话:“在世纪之交,中国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赶上信息革命的时代步伐.二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原有的一块黑板两支粉笔教数学的时代即将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数学的计算机革命。”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傅赢芳 《中学教研》2005,(10):F0004-F0004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忠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于2005年6月通过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鉴定形式为通讯评议,课题鉴定组专家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顾泠沅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戴汝潜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梁威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数学应用教育的定位问题,在国内外数学教育史上几起几落,几度变更.在国外的数学教育发展中,首先看“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此次改革倡导者之一英国皇家学会力学与数学教授贝利认为,数学教育要从欧氏几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主张重视数学的应用;另一代表人物德国...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中学数学中的几个问题反思我国数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1999年到2000年笔者在上海市的华东师大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培训中和以后的各种学习活动中,都有一个较深刻的感受——不谈美国,就没有学习理念和理论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又有一个新的感受——美国的理念和观点也不符合我国的教育国情.看来,“数学战争”还在继续,美国数学教育也不一定全对,伍鸿熙教授就曾指责过美国数学教育水平低下.美国也试图编写过多种教材,但遭受了“200名科学家签名”反对,“要求教育部长撤回对10种教材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欣赏”是我们在本期推出的一个创新栏目.令人欣喜的是,大家敬仰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应邀做我们栏目的主持人,并对每期的欣赏文加以点评.2010年本刊第1~2合期上,我们作为首篇文章刊发了张奠宙教授和柴俊老师的《欣赏数学的真善美》.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世上万物,以真善美为最高境界.数学自然也有自己的真善美.欣赏数学的真善关,就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数学的真善美往往被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需要大力挖掘、用心体察才能发现、感受、体验和欣赏”;文章用10个典型案例去说明欣赏数学真善关的多种途径.文章被读者普遍关注和欣赏.——这启发我们策划一个新的栏目,更进一步“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