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地区古哀牢夷的著名神话。九隆神话中"诸兄共推九隆为王"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的记载透露出哀牢夷"贵小"的继嗣制与特殊的婚姻形态——伙婚制有关。除伙婚制外,哀牢夷的"贵小"习俗与野合婚、抢婚等婚姻形态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3.
九隆传说蕴涵了哀牢氏族特定历史时期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沙壹"尝捕鱼水中"体现出了哀牢氏族的物质生产(渔业)民俗;沙壹"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名子曰九隆"、"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则是哀牢氏族成员关于诞生、命名及婚姻的人生礼仪民俗;"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反映了哀牢氏族血缘型、军政性和地缘型的社会组织民俗;"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是哀牢氏族的民间信仰民俗的依据;"衣皆着尾"则是对哀牢氏族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服饰民俗的生动刻画。九隆传说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既是哀牢氏族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传统美德主要是: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笃志好学奋发有为的理想抱负;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价值取向;仁爱孝悌尊老爱幼的人伦意识;忠诚老实严守信用的诚信品质;立身重廉、廉洁奉公的廉耻观;勤劳节俭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尊师重教珍视人才的社会风尚;尊道贵德修身践履的重德传统。弘扬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培养“四有”新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价值取向是民族化心理深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其消极成分对学生创新学习的负同影响有:“唯古是法”的权威化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匮乏;“家族至上”的家庭化价值取向妨碍了学生创新学习个性的形成;“注重整体”的整体化价值取向阻碍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官为本位”的功名化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目标的实现。只有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价值取向的现代化,才能克服和消除传统价值取向中消极成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通过对易洛魁社会的描述,无论在社会分期上,还是对氏族产生,氏族和家庭的关系,人类婚姻形式的发展等问题上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原始社会史提供了决定性的材料,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粗”优越意识》一文认为,劳动人民“以没知识,没文化为荣的‘老粗’优越意识……其实是一种民俗心理”,这种观点曲解了人民大众所创作的贬斥旧文人迂腐题材作品的真实意图。以民间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民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为视点,认为对民间文学作品的分析及结论理应客观、公正,更不可脱离人民大众的群体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旅游并不仅仅是游客时空的“位移”,而是一种“文化化”的过程,文化价值取向的选择是旅游潜在动因。追寻生命本体的“诗意”存在、探询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神秘、体验艺术文化雄奇魅力、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等是游客潜在的文化价值取向。素有“南都”、“帝乡”之称的南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区,为游客实现“文化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和价值取向。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没有人怀疑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科学的文化与价值取向为人们提供的是丰富的精神生态环境。在我们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过程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八荣八耻”,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情歌自古及今都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歌受宗教祭拜、生殖繁衍、婚姻风俗等的影响,已成为诉求婚姻、恋爱自由、表现情爱、抒发心灵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情歌文化产生的同源性,并谈及了龙门山地域情歌文化的表现内容与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农村家庭文化存在着家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比例失调、拜金主义思想倾向加重、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出现异化、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导向指引作用、利用大众传媒宣扬道德、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农民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家庭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模范作用等措施,加强农村家庭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白马人”?这是一个为许多人所忽视,然而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当说是认识“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前提,也是开展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理论依据。“白马人”就是一个自周秦以来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即白马语、共同地域即西汉水流域至白水江流域甘川居住地、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音乐、舞蹈、宗教崇拜、丧葬、婚俗等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别而又稳定的共同体。“白马人”已经具备现代民族学意义上的民族特点。对“白马人”概念进行考察、辨析,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白马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大姚昙华山彝族俚濮世居山区,交通闭塞,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的至今仍然是古老的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功利性.  相似文献   

15.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人在与中原王朝交流的过程中婚俗及丧葬习俗皆有所转变。在婚俗上,高句丽人的婚礼按照“六礼”的要求完成,同时高句丽王国存在罴报婚的习俗。在丧礼上,高句丽的二日、三年之丧、丧服、厚葬及墓葬形制等诸多方面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从高句丽的婚丧习俗中能够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彝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观、信仰观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多种宗教形式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继承与发扬,而史诗对人类繁衍的开端——兄妹婚的巧妙解释与委婉否定,乃是一种对和谐的伦理道德观的追求,因为只有和谐才是人类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文化批判中,许多人把包办婚姻看作是传统文化结出的恶果,然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至少在先秦时期,婚恋自由还是部分存在的,这是《周易》,《周礼》,《诗经》,《左传》等典籍中都可看到,而孟子其“父母子命,媒妁之言”只是就求仕应以其道所设一喻而已,谈论中心绝非婚姻,因此,才能观先秦婚恋全貌。  相似文献   

19.
闽北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深受"闽"族先民文化创造的影响。但是,由于历史资料的乏见,人们对"闽"先民的族属究竟是不是源自"闽越","闽"之称与"闽"先民的图腾崇拜到底是不是与蛇类有直接关联,目前尚存在闽北大地上的"闽"族文化秘藏究竟可作何种解答等一系列问题往往言说纷纭。本文试就"闽"族的族源、"闽"族的文明发展程度、"闽"族的图腾崇拜和"闽"族的文化遗存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