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将心理健康评定纳入体质研究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心理健康与体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结论:当前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人们的体质进行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存在着以下问题:(1)引进国外量表的文化适用性问题;(2)有些量表是医学临床的诊断性工具,是专门用于判断神经症的,或许并不适用于常人。(3)测量内容的适用性问题和评价标准的时效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健康量表在体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此外,目前还没有适用于我们国民进行大样本体质测定的自制评价量表,因此心理健康量表在我国体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生体质下滑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所收录的1998—2012年我国学生体质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希望能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国内学生体质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国内学生体质研究的重要研究中心;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是学生体质现状与动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解读、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干预手段提高学生体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生体质下滑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所收录的1998—2012年我国学生体质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希望能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国内学生体质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国内学生体质研究的重要研究中心;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是学生体质现状与动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解读、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干预手段提高学生体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但并不是说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一定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运动的方式、负荷、时间、强度等选择不恰当还会造成不良的心理效应,因此,深刻认识体育运动怎样才能对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伟  吕玉军 《体育科技》2011,32(1):63-65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善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了健康,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其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推动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与不同体质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00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缋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214名体质状况优秀和体质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运用教育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关联度不大,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男女人格与体质状况均无显著关联;体质优秀的男女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显著性差异,而体质较差的女生在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体质较差的男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领域的应对方式研究做了综述。发现该研究仍停留在对体育院系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他们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上。其中应对方式通过调节情绪来影响心理健康。现在人们十分关注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但都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说法。基于对体育活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三者内在联系的推断,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将对此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伴随"文明病"和"心理疾病"的蔓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质与心理健康亦成为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详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心理与体质联系密切,体质状况越好,则相对心理应激水平较低,心理困扰较少,心理适应能力较强,人格与体质关联较弱。  相似文献   

11.
戴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9+67-59,6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建明 《体育科研》2009,30(3):93-96
根据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当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情况,进一步分析锻炼态度与体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数据研究分析,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了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从多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针,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也为体育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有关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青少年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指导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并广泛应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领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新问题,已成为现代体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明"互联网+"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关联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家庭影响和社会涉入三个方面描述了"互联网+"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实施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了"互联网+"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实际情况,从学生体质水平、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构建了6个1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高校体育保健课评价体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该评价体系淡化了运动技能和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充分调动了残疾、体弱大学生的体育热情,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康奈尔医学指数(QvⅡ)>中M-R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利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心理因子和三级模糊评判模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精神病、焦虑、抑郁为代表的"个性特征"因素和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因子.通过模糊三级综合评判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表明,心理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大于体质健康对心理的影响,由此可知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整体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采用教育部推荐的测试仪器,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对重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呈两极分化,身体形态令人担忧,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为此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