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达的传媒 澳大利亚的传播媒介十分兴旺发达,阅读报纸的人数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据抽样调查,每周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读报或看电视,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听广播。 澳大利亚共有五百多种报纸,包括日报、星期日报以及三百五十余种地方小报,其中全国性报纸只有两种,即《澳大利亚人报》和《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发行量都达到了十余万份。影响较大的地方性报纸主要集中于悉尼和墨尔本两地,如《每日镜报》、《每日电讯报》、《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等,发行量从二十多万份至六十万份不等。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广)是最大的广播电视企业,也是非商业性法定机构,绝大部分经费从政府财政拨给。澳大  相似文献   

2.
信息台     
人民日报和澳新闻集团联合在北京、成都召开“迎接挑战: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研讨会5月,人民日报和澳新闻集团联合在北京、成都召开“迎接挑战: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及中国北京、天津、山东、四川、重庆、广东、云南、陕西、辽宁等省的20多家新闻单位负责人,分别参加了这两次会议。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媒体的报纸、网络版、广告、发行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互联网时代报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家认为,将报纸和互联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是新闻媒体面对信息时代挑战和竞争的有…  相似文献   

3.
走马澳大利亚人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邀请,我曾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并到澳大利亚人报参观考察。 澳大利亚人报于1964年,由报业大亨默多克先生发起创刊,隶属于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环球新闻界     
《澳大利亚人报》在竞争中发展《澳大利亚人报》(以下简称《澳人报》)是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综合大报。然而在1985年之前,该报一直未能盈利,36年来,为扭亏为盈,《澳人报》更换了18位总编辑,终于在报业竞争中扭亏为盈,成功树立起了高品位的全国大报形象。1964年《澳人报》诞生于澳首都堪培拉。目前《澳人报》母公司新闻有限公司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帕斯和汤斯维尔6个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人报》以下简称《澳人报》)是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综合大报。然而在1985年之前,该报一直未能盈利,1982-1984三年间共亏损1570万美元;36年来,为扭亏为盈,《澳人报》更换了18位总编辑。经过20余年的努力革新,该报终于在报业竞争中扭亏为盈。虽然现在和各州首府的都市日报相比市场份额仍不大,但该报已成功树立起了高品位的全国大报形象。1964年《澳人报》诞生于澳首都堪培拉,由于和《堪培拉时报》的竞争过于激烈,其创建人鲁伯特·默多克决定将该报发行范围推广到全国。当时澳大利亚并没有传版给分印点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口不多(1500万)但报纸不少的国家。据1981年的统计,澳全国共有日报和星期日报纸(不包括刊物)64种,发行份数最少的只有3300份,最多的70万份出头。按人口平均,澳大利亚是报刊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澳大利亚各报普遍加快采用电子技术的步伐。我们有机会访问了澳大利亚的不少报社,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大大小小的报纸现在都已电脑化,电脑已成为报纸摄取消息和信息的主要手段,电传机虽然还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报社中已成为备用的设备了。  相似文献   

7.
自1894年澳大利亚第一份华文报纸《广益华报》问世至今,华文报刊在澳大利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尤其是华文报刊的繁荣,说起来不过是近20年的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报刊业还一片冷寂,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成了其今天的繁荣局面?其繁荣与发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就此做初步的探讨。一早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前7年,即1894年9月,一份名曰《广益华报》的华文报纸就在悉尼问世,这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华文报纸。该报在当时的悉尼邮政总局注册登记,登记人共有3人,其中一位华…  相似文献   

8.
刘冉冉 《青年记者》2016,(8):100-101
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创刊的《胶澳日报》是青岛最早的民办报纸之一,报纸创办时并无明确办报宗旨,内容较杂.研究《胶澳日报》,可以了解当时刚收归于北洋政府统治下青岛地区的文化、经济及舆论环境概况,也可为青岛地区早期民营报纸的发展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9.
戚鸣 《报刊之友》2013,(9):9-11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聚集了两岸三地十几家华文报纸和杂志,周五在中国城及华人聚集地区免费发行,除《昆士兰日报》是16版、大开报外,都是小开报,有厚有薄。其中澳洲新闻有自采,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以转载、报摘为主。笔者对华文报纸的整体印象:华人政治,移民视角,重服务,很实用,有一报在手、不会英语生活无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0.
《陕西农民报》从1980年7月1日复刊到现在,已经15年了。 《陕西农民报》是中共陕西省委为全省农村干部群众办的一张通俗报纸,是陕西日报农村版,它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53年,报纸创刊,“反右”斗争时停刊;1963年复刊,“文革”开始后又被迫停刊。这张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只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它才真正茁壮成长起来。十五年间,陕农报出报近2000期,期发量最高时曾达到45万份,总印数超过两亿份。订户除台湾、港、澳外,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各省的农民报中,同行们称陕农报不失为一张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报纸。  相似文献   

11.
应澳大利亚外交部邀请,宁波市新闻代表团于9月上旬去澳访问。澳国外交部对此次活动相当重视,不仅派员全程陪同,而且对整个考察访问的行程作了周密的安排,使我们在短短的一周时间考察了《时代报》、《堪培拉时报》、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悉尼广播公司、澳大利亚电视台等12家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新闻机构,对该国的新闻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华工输入澳大利亚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它是近代世界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早期中澳交往的有力见证。当时大批华工漂洋过海,前去位于南太平洋的陌生大陆澳大利亚淘金,人数一度多达6万余人。采金业萧条后,在澳华工又转向其它行业。他们为澳大利亚社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  相似文献   

13.
刚满10岁的《杂文报》,每天平均来稿在200份以上,90%以上属于自费订阅,发行除港、澳、台外,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992年被评为“河北省报纸十佳”之一,“全国文化艺术报纸十佳”之一;1993年在“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优秀文化艺术报”评报活动中,获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报刊”之一。 《杂文报》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主要在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的世纪报今年五月二十二日一版和五版,刊登了两张在高级法院发生枪杀事件的新闻照片。为说明照片的来历,特别在二版登了一则报道,文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将要出版的英文日报,还在筹划之中,但是这家报纸在澳大利亚却已经抢先拍摄下了新闻图片。”其实照片的真正拍摄者,并非英文日报的记者,而是人民日报派到那里学习的新闻研究生张克宁同志。五月二十一日下午,张克宁应约去世纪报  相似文献   

15.
魏先努 《新闻界》2006,(3):36-37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报业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报业生态从单一的机关报走向机关报、专业纸、行业报、文摘报、都市报等多种类型报纸并存。在我国的报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体育类报刊报纸蓬勃发展,它们大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类报刊的崛起一时成为中国新闻业一道舰丽的风景。“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近百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刊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性报纸已有近80种;全国体育期刊也已达20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圈     
澳新闻媒介抗议最高法院的裁决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新闻媒介于十月二十七日抗议澳大利亚最高法院阻碍新闻自由。二十六日,澳大利亚最高法院的五名法官一致认为,保护媒介不得不让位于维护商人权利,并要求《悉尼先驱晨报》老资格记者彼得.里斯廷斯提供他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三日在该报发表的关于菲律宾商人与马科斯勾结起来贪污的消息来源。《悉尼先驱晨报》二十七日发表社论,抨击最高法院的裁决,认为这有害报纸的采访工作,阻挠了新闻自由。澳大利亚新闻工作者协会也批评法院的这一裁决,并表示将说服政府为保护新闻记者而立法。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等地以农民为主体的华人大批赴澳洲淘金,揭开了中澳关系史的序幕。由于年代长久,所留文字记载鲜见,故有许多问题有待考辨。笔者近年曾在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研修中澳关系史,发现和查阅到了一些新的有关早期澳州华人史的资料,下面仅就首批华工入澳时间与人数,华工入澳的海上航行路线与航期及“宁波号”帆船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考证与研讨。一关于首批华工的入澳时间与人数华工大批输出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兴起的澳洲淘金热时期。对此,华人史学界一般没有争议。在此之前,入澳华工人数极其有…  相似文献   

18.
澳门中文报业的历史,从1827年中英文合璧的《依经杂说》算起,已有170多年。早在1839年至1840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便翻译英文《澳门日报》中的澳门、广州消息及外商活动资讯,在广州出版《澳门新闻纸》,供有关人员参考,此为中国人自办中文报业的雏形。 在澳门有了正式的中文报纸之后,即成为革命者宣传革命理论的舆论工具。《孙中山全集》开卷第一篇《致郑藻如君》,原来就发表在1890年的《澳报》上。这份《澳报》已是以日报形式发行。1893年7月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沿革澳门中文报业的历史,已有ilo多年,开创中国中文报业之始。早在1839年至1840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便翻译英文《澳门日报冲的澳门、广州消息及外商活动资讯,在广州出版《澳门新闻纸》,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便:“睁眼看世界”,此为中国中文报业的雏形。在澳门有了正式的中文报纸之后,即成为革命者宣传革命理论的舆论工具。《孙中山全集研卷第一篇《致郑藻如君》,原来就发表在1890年的《澳报》上。这份《澳报》已是以日报形式发行。1893年7月18日,澳门上生葡人飞南第与正在澳门行医的孙中山合作创办了《镜海业报》,并由孙…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报纸周末版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体的影响,使得澳大利亚各报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发行量不断下降,而双休日上市的报纸相对较少,市民在周末的阅读需求却很旺盛.在这种情形下,以悉尼先驱早报、每日电讯报为代表的知名报纸先后尝试主攻"周末报",结果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