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宗辉  董菁 《中国培训》2007,(10):17-17
2007年7月27日,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课题鉴定会。中国职协副会长、本课题组长毕结礼汇报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过程及研究方法。培训就业司冯政处长主持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5-6日,中国职协技校委员会第十七次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协会长林用三,中国职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毕结礼,广西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于祖毅,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培训处处长冯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技工学校校长计1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国家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以及技工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培训处冯政处长传达了国家有关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3.
周景芝 《中国培训》2005,(12):15-15
10月23日至24日,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研修班在上海市举行。该研修班旨在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梳理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此次研修班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简称中国职协)主办,上海市技师协会承办。中国职协会长林用三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一定要务实,要坚持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要真抓实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冯政处长就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思路和今后的工作计划作了精彩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中国职协秘书长毕结礼介…  相似文献   

4.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法修订后,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生源数量及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教育在招生及培养上产生困惑.以邢台技师学院为例,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制度创新,深入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继续坚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本文以深圳技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实践,诠释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丁新民 《继续教育》2008,(11):90-93
本文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出发,介绍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成立技师学院开展双证教育、共建科研流动工作站、实验中心和为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情况和体会,并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7日下午,中国职协技校委员会第25届年会在西安技师学院召开。会议贯彻孙宝树会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体现了职协要团结凝聚广大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和各级各类企业,争做技能人才培养排头兵的重要指示,努力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更好更符合需求的服务,着力构建培训校企合作大联盟。中国职协秘书长、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晓君主持年会并做了工作报告。指出技校委员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经之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如何实现和搞好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和广大职教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刊介绍了唐山市技师学院等五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希望以此为引子,使校企合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镇江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情况镇江技师学院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的技工学校,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目前,已在四个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各职业院校与企业纷纷进行合作,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可见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根本所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校企合作的落实.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校企合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实际上,实践早已证明,校企合作、产训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模式。这一成功的经验,不仅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到,而且我国技工学校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是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一条法则,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从过去的误区中走出…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宜兴技师学院在制度建立、模式创新、强化技能、培养人才等角度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达到学校得益、企业得利、互惠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掌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对江苏、浙江、上海的部分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所在,结合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校企多元化合作方式,并以汽车专业为实例探索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技工院校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为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院校尝试以竞赛为引领,助推培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供了新模式。本文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研讨“竞赛引领,培训助推”模式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实践研究。学院是北京市首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8日,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职协)美容美发专业委员会筹备成立大会在北京华润饭店隆重召开。中国职协副会长沈宝英、中国职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毕结礼、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助理巡视员孙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副部长史泽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资格处处长王晓君、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处处长李一扬、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处长杨淑文、美国标榜亚洲总裁彭锦钊、日本好莱坞美容美发专科学校校长山中祥弘、中国美容博览会主席桑敬民、中国职协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师学院和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训模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以金华技师学院为例,主要分析校企合作的订单冠名班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共建联合培训中心模式,探究创新模式的深层内涵,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以期实现人才质量、办学实力、教学改革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8.
加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确立校企合作的“双赢”思路,通过合作既为企业带来利益,又让学员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是新的社会环境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开展校企合作中技能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效果等几方面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机械职业教育》2011,(6):2+65-66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连续五年入选“广东省职业教育技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十强”的公立国家重点院校;也是广州市唯一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交通行业背景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如何选择校企合作项目是各中职院校首要面对的问题,以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就如何选择校企合作项目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