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299-29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就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体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曾庆红 《大观周刊》2011,(26):207-207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道美味大餐。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自主性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写作源于生活,而综合性学习关注自然、人生、社会话题。是典型生活的缩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教学一体化研究实践中,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教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重要的纽带环节。  相似文献   

3.
姜殿荣 《大观周刊》2012,(32):261-26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等,我浅谈如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郭军 《大观周刊》2013,(8):189-189
新课标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时间的紧密结合。”我们研究小组进行了共同探讨,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活动,听、说、读、写、搜集、分析、整理都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是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学生的语文的素质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任晓玲 《大观周刊》2012,(52):284-285
我经过几年课堂教学的锻炼,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很精通,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刘海兰 《大观周刊》2011,(34):185-185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安雪峰 《大观周刊》2012,(51):279-27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即语文与礼会生活相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彻底改变了“为语文而语文”的单一性学习目标和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高强 《大观周刊》2012,(35):237-23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仅仅依赖课堂的45分钟是无法完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任务的。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加强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张玉辉 《大观周刊》2012,(5):180-180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0.
宋志升 《大观周刊》2011,(50):142-142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体验后,我觉得,教师应当明确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焕巧 《大观周刊》2011,(27):96-9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学习理念的革命,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的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综合各学科知识的潜能。由此可见,语文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很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3,(1):132-13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本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解毓欣 《大观周刊》2012,(15):169-169
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全面开发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英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甄靖 《大观周刊》2013,(12):149-149,154
有学习就会有评价。因为评价既可以检测学习的成效,反馈在学习中的得失,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注意明确语文综合学习评价目标,要立足“语文”,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  相似文献   

15.
赵艳芬 《大观周刊》2012,(34):324-324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要的课程之一。一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由于阅读教学具有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其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其它语文知识的能力,既是小学生认识汉字、学习语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进行造句和写作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杨兴菊 《大观周刊》2012,(26):173-173,16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学好语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淑华 《大观周刊》2011,(42):126-126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个全新的内容。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精心指导、正确评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施红棉 《大观周刊》2012,(47):297-297
综合性学习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综合性学习要用计划性,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仅是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  相似文献   

19.
郭昕欣 《大观周刊》2012,(19):207-207
语文教育作为在校学生的一门主课,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要道。学习语文知识结构,综合性地反映人文知识含量,因而它又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工具,两者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培养,要求学生多学多想多动笔,对他们进行文学素养的陶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对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何晓红 《大观周刊》2012,(20):223-22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毕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数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市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