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的先世信仰的宗教主要是萨满教。清入关前,满族萨满教在祭祀的神灵、祭祀仪式和宗教思想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民族融合程度的加深、统治者对其他宗教的尊崇以及萨满教本身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撰写的《满族的社会与生活》一书,近期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清史、满族史论文的一个结集,共收入论文25篇。清史与满族史是两个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学术领域,而作者的研究则始终围绕清史中与满族史息息相关的一些专题,故将本书命名为《满族的社会与生活》。满族先世肇兴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以后迁徙辽东,最后入主中原,走过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她从渔猎文化的基盘起步,最终蜕变为土著农耕之民,在社会发展、文化变迁的同时,与汉、蒙等民族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发…  相似文献   

3.
满族神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其自身的多元宗教特征不无关联。它不仅与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笃信的萨满教存在密切关系,而且还吸收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文化元素与思想,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孙欣 《兰台世界》2019,(z2):31-32
<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同胞杂然而居,和睦相处,对伟大祖国的缔造与建设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满族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同样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岫岩满族自治县作为我国满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份之一,经过源远流长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满族传统文化体系,且世代相传,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玉都文化和满乡艺术,其中满族剪纸、皮影戏、岫岩东北大鼓、满族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彝族社会的对外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彝族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与此同时,彝族的文化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认识彝族社会的这种文化变迁,笔者选择了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彝族聚居最为集中的一个彝族村寨乃加村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乃加村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及宗教、婚姻、家庭、生育观等方面的文化变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认识彝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在阐述满族口述档案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分析满族口述档案保护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多举措展开对满族口述档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内涵丰富的现实存在,全面涉及各民族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白族为例,就民族文化变迁背景下的民族档案样态的存留与变异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期对今后民族档案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内涵丰富的现实存在,全面涉及各民族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白族为例,就民族文化变迁背景下的民族档案样态的存留与变异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期对今后民族档案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满文档案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研究满族与清朝历史最真实、最直接的原始信息。在多种学科背景下,满文档案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在民族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发掘包括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民族性与民族历史的价值;在满族文化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探讨满族文化模式的价值;在民族语言学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挖掘满语内涵的价值;在旅游学视野下,这些档案有助于满族旅游项目中满族民族文化本真元素的注入,丰富满族民族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网络论坛出现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论坛"吉祥满族"作为研究平台,对2003年到2015年的论坛发帖进行抽样,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探寻满族网民在论坛中的行为特征,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满族文化传播特点。研究发现,论坛中的活跃网民以男性为主,他们对于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十分强烈,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历史和人物几个方面。在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满语文方面,偶尔还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2.
范庆超 《兰台世界》2013,(11):117-118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并统治中国267年。满族文化融入中原,与汉文化相结合,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满族文化也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瞩目,"满学"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甚至形成了"满学热"。对满文的学习、利用和研究成为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举国强调文化建设的气氛下,不由使我们回忆起27年前始建的北京满文书院。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政策变迁的梳理中,一方面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归纳与总结,认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变迁有两个特点:典型时代特点、发展对外传播;另一方面提出个人对于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相关思考,在我国新媒体发展迅猛与媒介融合的关键转型期,给民族文化传播的后续保持与研究提出可参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满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民族生产活动关系密切,不仅是清代满族人们增强其民族体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清代满族人们征服自然、发展满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火是北方民间广泛崇拜的对象,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和信奉萨满教的满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蒙古等民族。以及日本、朝鲜、俄罗斯境内即东北亚地区的民族,都有许多敬火的习俗和火祭仪式。在人类文化史上,火崇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但在北方却有一些突出特点,它延续的历史悠长,流传的范围广泛,它渗透在民俗活动、民俗心理中,而且在传承过程中,火的作用与功能也愈益繁多,在整体上,则表现了一种原始文化特征。 1.火神是自然崇拜的重要神祗  相似文献   

17.
李佳妍 《兰台世界》2016,(19):49-51
本文从五大类型研究民族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德昂族历史档案,分析民族文化变迁对德昂族历史档案保护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新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德昂族历史档案及其保护工作的新情况,促进德昂族历史档案在新形势下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田霖 《中国编辑》2007,(6):70-72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精神生成语言。当语言代代相传的时候,民族的全部文化、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之上了,语言趋向文明的过程是不同民族精神趋向文明最过硬的指标,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支撑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就成为包括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显示器。它能够迅速捕捉和反映社会时尚的变化及人们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档案文化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角度十分广泛,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本文站在范式的角度研究档案文化,试图探寻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机理,分析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规律。档案文化范式,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所共同构成的模式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文化范式呈现不同的特点,由于受到社会背景、社会主体、管理实践、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教育的影响,档案文化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演进变迁,并呈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当代哲学的文化研究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是向着文化研究的转变。理性、知识、真理、意义都隶属于一定的文化。因此,不同的文化领域、地域、民族、社会有着不同的合理性标准;知识或其理既是信念或陈述同实在的某种关系,又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产生截然不同的知识;一切意义都是人的意义,都是文化意义;这里的人不是现代哲学的主体,而是文化世界中的行动者。哲学的文化转向牵连着西方文化的危机,对于这种危机,当代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