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属于交往实践活动或实施交往活动。师生关系是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相互作用是教育交往,而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辅助设施,师生与它们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作用是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对教育过程的主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主体性选择、理解与内化、借鉴与超越上。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非语言符号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师生交往的障碍之一。而不健康的情感碰撞也会产生误解性教学交往。从教师方面看,注意语言符号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运用,树立民主的教学交往思想,确认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进行教学互动,对于克服误解性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决定了学生与各种教学因素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学生、教材与学生、教学手段方法与学生、教学评价与学生等等。教师正是通过调整教学中的各方面关系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和处理好上述各方面关系,使学生发展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现就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非此即彼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两种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试分析体育教学中复杂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遵循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阐述在主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两种作用的具体表现和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情,就要求突出“主体性”,坚持“全面性”。1.突出“主体性”,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学观。突出“主体性”的教学观,体现了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之间由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你与我”的平等对话、和谐讨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且是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新者。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被忽视,而是得以重新建构——师生共同营造情境,率先进入“引趣于思”、“移情于想”的创新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论文借鉴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解读分析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提出了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肖琦 《黑龙江教育》2004,(12):38-38
如今,计算机教学从过去单一的教师面授,学生单方面接受的学习形式,发展为面授、函授、多媒体演示教学、远程教学、实践训练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并且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中表面上是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主客体关系,但实际上存在着极大的交互关系。例如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一方面教师竭尽所能授课教导,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领会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主客体新论─—“动力素质说”杨紫祥教学主客体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正确认识和科学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地位与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实践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目前方兴未艾,部分教育界同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存在着模糊、肤浅、片面的现象,已影响了主体性教育的健康推进,章拟对此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师生教学关系的走向: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教学关系的性质关系到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等重大问题。师生在教学中互为主客体关系被教育理论界大致认同,但这种关系的弊端已初见端倪,主体间性交往关系才是师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增加师生有效性交往的次数,完善师生教学交往信息反馈系统,发挥学生主体性,转换教育理念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13.
曹玉佩 《考试周刊》2010,(10):141-142
主体性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要素,其交互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教学有效性。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学生和教师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体现的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客体关系。根据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可以分为导航类、反馈强化类和功能操作类三类交互;教学主客体的特性是影响网络教学交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初以“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之间的争论开始 ,一直到现在都是德育理论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 80年代以来曾引起一个高潮 ,然而人们对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1 )主导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决定着德育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 ,学生 (主体 )认识道德知识 (客体 )、提高道德能力和思想意识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一种三边活动,作品、教师、不生形成一个环形。本分析了学作品过程中作品、教师、学生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情境教学,对习以为常的“启发式”进行了探讨,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谈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从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的时象性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关系,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分别是学生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是社会地形成和给予学生的物质和精神认识手段的结合,是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辅助条件,所以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体性问题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讨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应突破传统"预成论"的模式,在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教师、学生"交互主体"的观念,并引入过程性思维方式,认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无限敞开的过程性生成状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生成型教学模式的图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政治教学,教师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几乎霸占了学生的课堂语言权,掠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即使偶尔师生间进行对话,也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且对话内容基本上是教师圈定的标准答案。师生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宰者与被主宰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主客体关系,师生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深入到彼此之间的精神领域。这种“独白”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时代呼唤对话,教学呼唤对话,政治课教学更须从教师“独白”走向师生“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