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东北菜得到常驻东北以及来东北旅游观光的外国人士的认可与喜爱,然而东北菜菜名的英译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化译法,致使错译、乱译现象屡见不鲜。在总结东北菜菜名命名特点的基础上,对跨文化视域下东北菜菜名的英译方法进行一定的梳理,以期促进东北菜菜名英译的规范化以及东北菜的有效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吴尧 《文教资料》2014,(22):18-19
《东北方言大词典》作为一本语言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年轻的东北人系统化、经常化地学习研究东北方言,防止陌生和淡忘,也方便非东北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在观看东北题材影视、文学作品时,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中词汇的含义。《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大量东北文化民俗、传说、典故、歇后语,可谓是一部展示东北文化、历史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3.
近代东北大豆业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史上,营口港的开放,日本对东北大豆原料的抢购,1873年东北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的直接参展,使东北大豆引起世人的注目,从而刺激了东北大豆的生产,种植面积骤增。随后,东北大豆大量出口,对东北的对外贸易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对东北民族工业的一定繁荣也起到推动作用。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东北的大豆逐渐取代了丝茶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东北营口开埠后,东北特产的大豆及其制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英国作为东北开埠的始作俑者在东北的大豆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迫使清政府在东北开放豆类贸易,解除“豆禁”;二是鉴于豆类贸易利润较高,英商资本积极介入东北大豆榨油业;三是英国航运业在东北大豆的对外输出过程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也促使东北大豆的流向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东北方言与关东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东北方言与当地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互相融合;同时,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文化也对东北方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是中国近代东北内河航运的重要河流。清政府解禁东北以来,大量垦殖移民进入东北。民国初年松花江航运业也得到了开发并日渐兴盛,松花江航运业的振兴,改善了东北交通条件,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民间艺术形式,将东北人民的刚柔并济以及热情豪迈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出来。本文以"东北秧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北秧歌发展历史沿革的分析,了解其艺术风格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东北秧歌在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一艺术形式可以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民族视阈下的文学史书写中,作为殖民地文学的伪满文学一直没有走进现代文学史,而东北作家群又被冠以"东北流亡作家群"的称谓,影响了对东北作家群的身份认同。因文学的群体特征和情感纽带作用被忽视,导致对东北作家群存在时间的不同认识。东北作家群的解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哈尔滨时期。明确东北作家群的称谓和东北作家群的解体时间,对东北作家群的整体研究和东北文学史的重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立  王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0):142-144
王禹浪教授新著《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使东北黑土地域文化跃然纸上,并揭开了东北地域文化神秘的面纱。土生土长于黑龙江流域的王禹浪教授,揣着自幼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热爱,将东北史研究倾注于自己的学术生涯,他极尽全力试图使东北地域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背景中脱颖而出。这部新著正是作者行走在东北大地三十二年光阴的感悟之作。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1):117-121
东北民歌是民歌宝库中的一块瑰丽的宝石,焕发着迷人的光彩。东北民歌深深的扎根于白山黑水之中,几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东北民歌有着"活"、"浪"、"俏"、"透"、"狠"的特点,这和演唱使用东北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方言有声音宏亮、嗓门儿高、诙谐幽默、直来直去的特点,准确的把握东北方言的发音和韵味才能正确的演唱东北民歌。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深化改革和类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扩招工作也进入到了内涵建设阶段。高职院校面对扩招学生多元复杂的扩招生源结构与特点,基于扩招学生人生发展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对扩招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价值反思,主动探索扩招学生内生发展与外部环境相生相宜的培养策略,提升扩招学生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适新应变深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了把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还存在不愿意也不安心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培养目标教育,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2019年的高职大规模扩招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历史性大事件,具有服务国家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稳就业”和全面提升劳动力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扩招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然会引发高职教育大变革,促进高职教育类型特点进一步彰显,倒逼高职院校正视自年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研究、“三教”改革以及“互联网+教育”等方面尽快出台改革措施,以应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治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基于汤因比“挑战—应战”理论模式,高职扩招100万对原有治理对象、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在新的逻辑起点上做出适应性应战,遵循主体多元性、手段现代性、空间联动性、目标一致性的治理原则,通过综合运用优化结构、创新模式、健全机制等治理手段,构建多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三位一体”现代治理格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练飞 《成人教育》2019,39(9):50-55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内外部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面对这个问题,国家有意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此国家出台了较多地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政策,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型高校。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会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生源、经费、地位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后的再次同质化,高职教育应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以及提升办学比较优势等来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积极研究和探索走国际化办学之路,这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国际化时间还不长,经验也不够丰富,加大对其国际化途径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从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课程体系等四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途径,力求找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产业集群背景下高职集团化育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化需求,通过集团基地学院建设、集团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集团产学研建设、集团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规模上推进"集团基地"、"集团学院"专业建设,并聚合教育资源,推进"两创"人才培养工作,高位引领高质量就业,推进集团化育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集团化适应了新的劳动和职业发展的教育需求,集团化育人模式适应了职业分化下的高质量就业需求,集团化模式研究也就有了全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矿业类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采矿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技术性人才。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自古有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业类专业及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人才队伍更是不断壮大,而矿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19.
发展优质高职教育,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在珠江三角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学校明确定位及其办学宗旨,强调高职教育应超越单纯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业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职毕业生作为高技能人才,在就业中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清高职生的人才规格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突出高职特色,不断增强高职生的职业就业能力,使高职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为实现高薪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