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2.
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重读《什么是图书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钧先生的<什么是图书馆学>(以下简称<什么>)是新中国图书馆学最著名的论文之一,长期以来被公认为"要素说"典型,颇受非议.在刘先生百年诞辰来临之际,笔者重新学习了这篇文章,并结合对新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历史的梳理,有了一些新的看法,特请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刘洪波同志《再论图书馆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再次对拙作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指出:“在读者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我们的“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即是有“读者”,又有刘洪波  相似文献   

4.
再论波普尔的“世界3”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洪波同志的《波普尔“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在《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提出了“不敢苟同”的意见。我们的“试论”本来只是一篇评介性的文章,目的就是要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5.
扩张与虚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50年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957年和 80年代初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两次高潮期。从 50年代的“要素说”、60年代的“矛盾说”,到 80年代末“图书馆应该是什么”的研讨 ,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被动的诠释型向能动的创新型的转变 ,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扩张与虚化的过程。虚化与扩张仍将是今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的主旋律。参考文献 1 4  相似文献   

6.
“要素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在中国的先进的图书馆学理论。文中通过刘国钧的主要经历和哲学倾向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案,对“要素说”的哲学来源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马恒通 《图书馆》2001,(2):18-23
4 周期律的类型周期律的表现类型很多 ,不同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周期类型。4 .1 按图书馆学及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如下两种。4 .1.1 渐进型 这是指图书馆学及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积累的进化 ,修补与完善。使理论内部概念精确化 ,概念之间关系协调化 ,体系完善化。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发展周期就属于此类型 (“实践→认识→再实践……”)。这种渐进型 (或称“稳态型”)周期变化使“要素说”逐渐完善。上例属于微观渐进型。另外还有宏观层次的渐进型周期变化。宏观渐进表现为图书馆学整体的…  相似文献   

8.
11月15日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刘国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由刘国钧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甘肃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刘国钧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刘国钧先生的同事、学生、家属及研究刘国钧学术思想的图书馆学专家数十人参加了会议,刘先生在美留学时的母校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学院也寄来了纪念论文和刘先生的档案。研讨会回顾了刘国钧为图书馆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系统总结了刘国钧的学术思想,重新认识了刘国钧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国书史、目录学、图…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可以算是当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了。为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国内外无数的图书馆学家们作了许多艰苦的努力,自然也就结下了许多成果。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了目前众说纷纭的局面——国外有艾伯特的“实际技术论”、巴特勒的“图书与读书现象论”、卡尔施泰特的“知识社会学”、谢拉的“社会认识论”、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国内则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交流说”和“知识说”等等。有人统计,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四十余种。诚然,这些学说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他们都在历史所给予的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那一部分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五要素"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刘国钧先生“图书馆学五要素”的提出过程。指出尽管已时过50年 ,“图书馆学五要素”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除了“五 要素”外,还应包括图书馆精神、规律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析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时于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确立和表述图书馆学研究时象的原则,并据此原则分析了“事业说”“信息资源说”“知识集合论”“知识资源说”“可获得性论”“知识组织说”等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基于信息检索需要的信息组织。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前科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T.)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十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至于图书馆学我国图书馆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处于前科学阶段,二是认为它处于危机和革命阶段,是常态科学发生了危机和革命。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具有前科学的所有特征。一、创造性。诸如研究图书馆学对象中产生的“要素说”、“矛盾说”、“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三种图书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理论领域存在三种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学。第一种图书馆学以图书馆活动的流程或要素的理论描述和总结为主要内容,可称为“实用图书馆学”;第二种图书馆学的基本特征是对图书馆活动或图书馆学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辨析和演绎,可称为“理念图书馆学”;第三种图书馆学尚无适当名称,其研究目的是解决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三种图书馆学的概念,是我们认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概念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79年,美国丹尼尔·贝尔就已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科学“理论不再仅仅是一些观念或辞藻,而是一些可以用经验和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阐述的命题。”“社会科学正在变成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硬’科学”。通过对丹尼尔·贝尔在其书中列举的各类社会科学的介绍,我们发现贝尔所说的“硬”有两个标准:①具有完整的理论框架,能说明“对一些关系的新理解”;②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产生“一种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借用这种硬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学研究作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历来都避免不了从对象出发,拓宽阐述的思路。这种研究更具理论性质,因为它们不是把知识的应用作为直接目的,而是为了加深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理解。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等虽能解释图书馆活动中某些现象,但不能成为整个图书馆学的框架。知识交流理论也停步不前。另一方面,这些学说不论在思维形式上如何具有联系的、动态的、理性的特征,还是在角度上有宏观、微观的选择,但都是学科本身理论问题,它们  相似文献   

15.
层次说——我们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绪引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历来颇存争议,概有“实体说”、“要素说”、“矛盾说”,“关系说”、“规律说”、“原理方法说”种种。从讨论的情况看,各家之说俱有己理,但要统一他说似也难。这种僵持状况本身已经暴露出旧的科学规范、旧的科学思维的局限,能否摆脱旧规,探索一条新的认识途径呢? 现代科学的新贡献是,认为科学本身是  相似文献   

16.
在统计刘国钧先生1926—1937年间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上的论文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学季刊》的学术作用,指出刘国钧先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术特征,认为刘国钧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分类和编目理论与实践。其中“要素说”和分类理论都是自觉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国钧先生学术研究高潮与《图书馆学季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统计刘国钧先生1926-1937年间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上的论文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学季刊》的学术作用,指出刘国钧先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术特征,认为刘国钧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分类和编目理论与实践。其中“要素说”和分类理论都是自觉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拙文《“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针对蔡公天、李耀彬同志《试论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以下简称《试论》)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发表之后,笔者又拜读了蔡、李二同志的《再论波普尔的“世界3”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再论》)一文,笔者认为此文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  相似文献   

19.
据目前所见文献,“图书馆学”一词最早引入我国是谢荫昌于1910年10月发表的连载译文《图书馆教育》,三个月后,《图书馆教育》一书正式出版。随着清末民初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均取得进展。1920年代,文华图书科的创办、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等,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确立。我国图书馆学人在吸纳国外图书馆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发展,1934年以刘国钧为核心创建的最具代表意义的图书馆要素说,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外,关于“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吗?”的疑问,以李景新、李惠君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学人从图书馆学的科学性、为什么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有什么用处等方面予以解答。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提出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概况,并从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解体、国外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